Connect with us

觀點

徐英偉:香港現旅遊貿易逆差 「五一」能否省靚招牌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復活節周末我到訪北京,當地的士司機告知,市道、遊客數目已大致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當他反問香港的情况時,我則向對方笑言香港正在「有序通關」。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兩個多月,不少商界朋友都表示感受到海外與內地旅客帶來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主要旅遊及消費熱點,例如銅鑼灣、油尖旺區店舖的熱鬧情况。早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提出優質旅遊的3個方向,希望做到「三贏」效果,包括旅客有較好旅遊經驗、不影響市民作息、為旅遊業及經濟帶來新動力。不少旅遊業界的朋友都非常同意上述方向。

逆差是個別事件抑或結構問題?

然而,復活節假期因入境旅遊收益遠不及流出海外,導致不少市民熱烈討論旅遊貿易逆差現象。逆差現象是個別事件,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公道分析,復活節從來不是內地出外旅遊的黃金檔期;澳門有大批入境旅客,其實不少都是來自香港的旅客。

筆者曾撰文提到,香港有不少節日特色活動,可吸引海外遊客來港享受特別的體驗,包括早前在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舉辦的潑水節。但航空業界面對的問題,就影響旅客行程,據知原本有泰國旅客,因航班問題最終要取消來港的旅行團。可以預期,搭飛機來港的旅客,一般都會在港多留幾天。在各行各業都積極應對招待旅客時,若因航班「脫腳」而令遊客未能來港,是非常可惜。筆者最近亦留意到愈來愈多日本航班復航,但本港在僅存的人手及航班安排下,有沒有在經濟復蘇時的整體策略規劃,吸引目標市場旅客來港旅行消費?

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數字,今年2月本港機場接待的抵港人次約110.4萬,客運飛機升降約1.1萬架次,當然較過去兩三年大幅上升;惟相較2018年每月平均有大約309.8萬人次,及每月約3萬架次客機升降,可見僅是疫情前的約三分之一。航空公司早前交代業績報告顯示,現時載客量回復至疫情前的一半,預期年底前可達至疫情前約70%,目標是2024年底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現在有序及有責任的恢復速度,會否影響海外宣傳的成效?

做好一個黃金檔期的接待、「省靚」香港招牌,非常重要。大家最近焦點開始放在「五一黃金周」,惟畢竟主要來港旅客是以內地人為主。儘管相比2018/19年度仍有距離,但根據入境處數字,今年4月中內地來港旅客的單日入境數字,曾突破12萬人次。早前有內地旅遊網出境數據顯示,4月份簽證辦理量比前兩周增加11%,熱門目的地主要是新加坡、新西蘭等;內地遊客的短線遊熱門地點,泰國依然穩居第一,其次才是港澳。

旅業人手短缺 政府應同樣重視

雖然香港不是第一位,但鑑於國內旅客近年的數量與消費力,本地旅遊、零售、飲食業界都對這個小假期抱有期望。五一黃金周這個檔期來港的內地旅客,過去多以自由行為主,酒店預訂房間率4月中平均已超過七成,整體平均入住率超過八成相信問題不大,在旅遊旺區的酒店入住率可能更高。本港有約8.9萬間酒店房間,相信供應充足。

縱使人手問題仍嚴峻,但酒店業界都為了五一黃金周調配人手,確保能夠維持香港的高質量服務水平,令旅客有愉快的體驗。短期可以靠調配,惟旅客數字較疫情前少兩三成,業界已經如此吃力;長期不解決人手問題,只會令人手短缺情况繼續惡化。社會高度重視建造、安老及物流等行業的勞動力不足問題,然而旅遊作為香港傳統的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為了保持香港國際形象,政府對此的重視程度不應比其他行業低。

作者是前民政事務局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徐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