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加才: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支援安老院舍更好應對未來疫症
【明報文章】經歷3年抗疫及959天須戴口罩的日子,香港終於迎來了全面復常的時刻。只是在高興之餘,我們亦應抓緊機會總結經驗和檢討,以及從過去3年應對新冠疫情所遭遇的成功和失敗中學習。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即2022年頭5個月期間(註1)遇到嚴重衝擊。全港出現逾9100宗與新冠有關的死亡個案,死者大部分為長者;而死者中,逾半為居住院舍人士,其中以安老院舍長者為主;超過七成從未接種任何疫苗。此外,據筆者從公開數據推算,第五波期間於總數約6.2萬名院舍長者中,有69%(42,753人)曾感染新冠病毒(註2)。
由於受感染的長者人數眾多,加上當時隔離、檢疫政策信息混亂,病人塞滿了公立醫院病房和急症部門,亦間接癱瘓了整個公營醫療系統。新聞畫面上出現不少病重長者需在醫院外露天空間等待收治,於寒風中瑟縮,場面非常震撼。
高危群體優先接種與疫苗覆蓋的重要性
從比較香港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數據發現,於Omicron主導的第五波疫情期間,即使執行了各種確認有效的防疫措施和策略,由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安省仍有逾1.63萬名安老院舍院友受感染,約佔整體安省院舍長者的22%(註3)。雖然相對上文提到香港的69%為低,但染疫比率仍是不少,不過群體的感染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只是3.8%;而大概同一時期,香港院舍長者的感染後死亡率則為11.6%。
兩地疫情結果出現這樣大的分別,最可能的解釋是兩地院舍長者接種率的大差異。2022年1月底,安省只有6.5%院舍長者未接種任何疫苗;相反,香港在同年2月,安老院舍接種率只有約22%(註4),即約有近八成長者還未接種疫苗。
港府雖於2021年9至10月已開始推行「主動評估-接種」和外展疫苗接種計劃,希望推動院舍提升接種率,只是成效不彰。其中關鍵的地方包括:
(1)可能是政府鑑於頭一年多的防疫政策,都能頗快及有效地控制和撫平社區、院舍的爆發。以快速封控、限制社交距離和活動為手段,透過定期病毒檢測、定點封區強檢,及迅速追蹤和隔離檢疫,盡量壓低或清零社區感染個案,同時阻截病毒由社區傳入院舍。
前期成功經驗,令政府傾向將資源和優次放在社區層面的控制,附之以封閉式的院舍管理,以及盡早將受感染院友移送隔離,而沒有在第五波來臨前投入更多資源和關注,盡快提升院舍長者等高危一群的疫苗接種率。
反觀,加拿大安省在新冠疫苗推出後,首先把重點放在院舍長者接種的覆蓋率上,根據不同群體的新冠染疫死亡和重症高危因素,安排接種優次,由院舍逐步推至社區,由年長者至年輕者。
同樣地,許多西方國家亦在疫苗計劃開始時,即以長者為主要宣傳對象。然而香港的疫苗接種計劃,以社區的反應較積極,亦以青年及壯年人的接種率為最高:於2021年12月23日統計,20至59歲的接種率平均接近或超過八成;70至79歲和80歲及以上組別,分別只有48%和20%(註5),院舍則更低。
(2)之前提到的院舍疫苗計劃,亦主要依賴到診醫生為院友做是否合適接種的健康評估,並在家屬不反對的情况下向院友接種疫苗。但根據筆者從研究中接觸的一些安老院舍管理人員透露,由於住院長者普遍有不少長期病患,許多到診醫生都傾向用較保守和觀望的態度來評估,擔心如有不良疫苗反應,家屬或會追究問責;加上當時政府及醫療當局亦未有為到診醫生作系統性的疫苗安全講解和責任支援,而到診醫生多在私營診所執業,也未必有足夠時間緊貼最新及最完整的疫苗數據,所以造成疫苗接種推動力不足。
(3)除了面對混亂的疫苗資訊,家屬亦基於頭兩年本地抗疫較成功,產生了安全假象,偏向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沒有足夠和反覆對重症風險及疫苗的解說下,許多最終選擇反對為住院家人接種疫苗。
筆者認為,將來或可透過訓練經常與家屬接觸的前線院舍員工,輔助到診醫生解說疫苗的重要性及回應相關疑問,以提高家屬支持。
過往的成功 易成今天陷阱
應對疫情策略,因為病毒的快速演變而必須不斷調整。快速測檢、圍堵、隔離和封控,或許在某一疫情時段奏效;惟一旦變種病毒的感染力及傳播力增強,而社區中的輕症及無症狀感染大增,就如本港第五波疫情時,最終突破封控屏障入侵院舍;亦因為規例上的隔離檢疫要求,造成大量前線員工缺勤。低疫苗接種率加上照顧人手嚴重不足,結果導致很多院舍長者重病死亡,情况恍如堤壩崩潰、洪水漫灌。香港在第五波疫情的遭遇,亦印證了太過依循意識形態,忽略快速變化的形勢和科學數據,那麼過往成功的策略,很易變成今天與將來的絆腳石和陷阱。
外國的疫情追蹤和研究,已發現社區的感染傳播程度,與區內院舍出現爆發有重大關聯。當然,遏止社區傳播是減低院舍爆發的一種方法,不過長期嚴格控制社交距離,很難持續。
另一種方法是將重點放在以全面及高覆蓋率為目標,為院舍長者優先接種新冠疫苗,減低感染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亦令在院內及原地隔離檢疫變得可行,並且可避免出現大量年長病人癱瘓醫療系統的情况。
事實證明,海外不少地區於疫情後期多採用第二種方法,結果亦顯著減低了院舍長者及高危一群的死傷率。
危機管理和抗疫方法
除探討疫苗接種的關鍵作用之外,筆者亦嘗試在這裏總結一些從研究訪談中,被認為在本地疫情期間較有成效的院舍危機管理和抗疫方法:(1)向院舍員工提供特別補貼及臨時住宿安排,幫助穩定人手和提高士氣;(2)加強院友和員工的病毒篩檢,防止病毒進入院舍;(3)安排完成隔離或剛康復回來的員工,在特定分隔區域照顧受感染但毋須入院的院友;(4)預早儲備防疫護理物資,確保物資充足穩定;(5)與員工以照顧小組形式商討照顧難題和解決方案,在滿足既定的護理照顧水平上,增加運作和人手分工彈性。
此外,受訪的安老院舍管理人員亦指出以下政府提供的支援和部署,對院舍應付疫情十分重要:一、預早提供資金,以應付因員工染疫的嚴重缺人情况所需要的人力替補資源;二、在社區內設立臨時照顧及隔離暫託中心,紓緩未有足夠人力和設施在院內隔離的長者。
香港安老院舍在第五波疫情遭遇的慘痛教訓,亦折射出業界特別是私營院舍,長期存在的人力問題,例如非常不理想的照顧員與院友比例,及安老院舍因薪酬待遇而難以吸引和挽留前線員工。
最後,希望當局能以謙虛、科學的態度來檢視和反思,並尋找有用的教訓和學習,在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中,便能更好地裝備安老院舍和保護高危一群。
註1:這裏指由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5月25日,並參考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發布的統計時期
註2:政府新聞公報,〈立法會十九題:協助院舍應對疫情〉,2022年6月8日
註3:安省公共衛生廳疫情統計(由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6月4日)
註4:據2022年2月5日報道,時任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指有逾6萬名長者居於安老院舍,當時他們的接種率約22%
註5:Smith, D. J. et al. (2022). COVID-19 Mortality and Vaccine Coverage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January 6, 2022–March 21, 2022.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71(15), 545-548.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