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中央解讀「十五五」規劃建議 發改委:10年再造一個高技術產業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2026至2030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要求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部長陰和俊昨(24日)稱,將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IC)、工業母機(機牀)、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全會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下一個10年新增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中共中央昨舉行記者會介紹和解讀有關精神。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稱,「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首先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其次是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此外還包括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國家軟實力持續提高,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等多個目標。「相信未來5年,我國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將持續增強,國際地位將持續提升。」

鞏傳統地位攻先進產業 料5年增10萬億人幣市場

鄭柵潔解讀《建議》有關產業佈局,在傳統產業方面,要鞏固提升化工、機械、造船等行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等舉措,初步估計未來5年會新增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市場空間。

至於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議》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這將催生數個萬億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建議》還提出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訊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產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3區域撐經濟 促建聯通設施

《建議》要求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包括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十五五」時期預計將建設改造地下管網超過70萬公里,新增投資需求超過5萬億元。鄭柵潔說,《建議》明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為中國經濟三大動力源,要求推動跨區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聯通」設施建設。

陰和俊在會上提到,《建議》針對「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部署,要求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IC)、工業母機(機牀)、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

綠色發電將主導 加快拓基地

鄭柵潔表示,到2030年,新增用電需求絕大部分由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滿足,重點會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目前中國綠色低碳產業規模約11萬億元,未來5年還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長空間。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晤黨外人士 習強調科技自強貫徹新理念 (2025-10-25)

北京聞風:中共勾「十五五」導航圖 將實踐戰略表述/文:鍾鳴九 (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