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帶頭反對 航運減碳協議推遲投票

【明報專訊】聯合國旗下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過百個成員國原定上周五(17日)就正式批准全球航運減碳協議投票,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帶頭反對並威脅制裁支持協議的國家後,最終逾半成員國通過將表決押後一年,令這項旨在促使航運業減排的里程碑協議暫時擱置。
特威脅制裁支持「淨零框架」國家
IMO由176個成員國組成,負責監管國際航運的安全及防止污染。今年4月,IMO已初步就名為「淨零框架」的碳定價機制達成共識,要求船舶自2028年起增加使用潔淨燃料以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對罰款。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四敦促IMO成員國投票反對該協議,批評這是全球航運碳稅「騙局」,美國不會支持。華府更威脅對支持「淨零框架」的國家實施制裁、簽證限制及港口徵費。
逾百成員國代表前日齊集倫敦的IMO總部,原定表決通過該協議,但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提出押後表決一年的動議,獲57票贊成、49票反對通過。中國、希臘、塞浦路斯、日本及韓國等國在4月時都表態支持「淨零框架」,但在前日沙特動議投票時,中國投票贊成延後,其他多國選擇棄權。原本支持的島國巴哈馬改變立場,安提瓜和巴布達則棄權,一名島國代表稱,這些依賴美國貿易的國家受特朗普政府施壓而改變立場。歐盟消息人士也指許多國家在美方壓力下轉軚。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稱投票結果是特朗普的「重大勝利」。IMO秘書長多明格斯盼同類情況不要重演,聯合國秘書長古雷斯透過發言人批評「成員國錯失將航運業引向明確可靠的淨零排放之路的良機」。航運業普遍支持協議,因其提供全球一致的標準,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卡扎科斯強調業界需有明確指引,「才能作出實現航運業減碳所需的投資」。
航運目前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3%,若無干預措施,到2050年或之前排放量可能增加10%至150%。有環保組織指出,表決押後可能導致協議文本修改,進而破壞既定實施時程,甚至可能使多年努力付諸流水。
(BBC/法新社/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