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楊振寧自言最大貢獻 「助國人克服不如人心理」

【明報專訊】髮妻杜致禮2003年逝世後,81歲楊振寧遷回北京清華園定居,並為住所取名「歸根居」。他繼續從事一線教學科研工作,對中國物理學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楊振寧曾多次於公開場合表示,一生最大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不如人」的心理,「我的科學工作成就幫助中國人的自信心增加了」。
楊振寧歸國之路並非一蹴而就。1957年中美關係未解凍時,楊振寧受邀到瑞士日內瓦工作,他藉機給上海的老家發電報,希望父親能到日內瓦團聚。接到電報後,父親楊武之寫信向時任總理周恩來求助,打算藉機說服楊振寧回國,很快他的請求獲批。
在各方協助下,帶病的楊武之輾轉抵達日內瓦,與楊振寧一家相處數周。其間楊武之向楊振寧介紹了新中國情况,並得知楊振寧和李政道1957年初名揚世界以後,台灣即不斷地派人邀請他們赴台。楊武之告誡二人「絕對不能去台灣」。
獲諾獎後台灣力邀 父誡勿赴
中國政府還派出二人於西南聯大時期的老師物理學家張文裕前往瑞典參加諾貝爾獎典禮,繼續爭取二人回國。
不過,那時李、楊二人正處於事業巔峰,加之1957年中國「反右」運動對知識分子大肆鎮壓,他們婉拒了邀請。1960年春,楊武之再赴日內瓦,楊振寧母羅孟華一同前往,向楊振寧說起大躍進、大饑荒時期的上海社會生活。
入美籍「痛苦決定」 晚年回華籍
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國籍。他曾解釋換護照是因學術和工作關係,又形容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父親到臨終都沒原諒他。2017年楊振寧亦坦承,放棄美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美國是一個給了我做科學研究非常好的機會的國家,我感激美國」。他其後談到轉回中國籍,稱父親雖已離去,身體裏循環着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回國訪問間接救好友 掀華裔訪華潮
1971年楊振寧回國訪問前,曾向周恩來開列要見面的親友名單,其中包括舊同學、中國原子彈科學家鄧稼先,此舉無意中解救了身陷青海文革批鬥的鄧稼先。返美後楊到多所大學演講,掀起大批華裔學者訪華熱潮。
楊振寧曾經的學術伙伴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昨向《廣州日報》憶述與楊振寧交往點滴,稱讚他「是一位偉大的世界級的物理學家」。他沉痛哀悼楊振寧的離世,稱與家人會送花圈以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