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聞風:四中全會臨近 「十五五」規劃待揭盅 /文:鍾鳴九

【明報專訊】本周,國務院總理李強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請專家「為做好經濟工作和推動『十五五』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黑龍江、河南、福建等地亦於本周召開省級「十五五」規劃座談會,請黨內外人士為未來5年發展積極謀劃。下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備受外界關注。
自「十五五」規劃編制啟動以來,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赴多地調研,多次邀請學者、企業家座談,並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征集意見。分析人士認為,中央在編制「十五五」規劃期間聽取各方聲音,除了解民情、民意外,更希望「十五五」規劃能夠切中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料經濟動能更受關注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治認為,和之前的5年規劃相比,「十五五」規劃將更加關注經濟動能和發展潛力,首先是繼續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重要位置,其次是更注重內需市場的經濟拉動作用。
今年4月底,習近平曾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強調,「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李治指出:「中國正值新舊動能轉換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整個社會的全要素生產率,至關重要。」「十四五」時期,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降至28%以內,消費的貢獻率預計超60%。「『十五五』期間應多舉措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豐富消費場景,加強優質供給。」李治說。
專家盼提升AI融合製造業
此外,針對外界關注的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李治稱:「中國的製造業如何轉型,如何在各個行業加入人工智能這個新的生產要素,都將是『十五五』編製過程中應該考慮的。」
「『十五五』規劃編製有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近年中美全方位博弈的升級以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湯鐸鐸認為,這些自然會成為「十五五」規劃制定的重要考慮因素。
9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習近平提到,「十五五」時期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湯鐸鐸認為,在醞釀編製「十五五」規劃的過程中,將考慮從根本上提升國家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如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卡脖子」瓶頸,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的整體躍升。此外,通過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收入分配更合理,發展文化產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減少社會矛盾,創造良好內部環境。
文:鍾鳴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