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我們最快樂》歷波折再上演 莊梅岩黃呈欣迎變 信創作求真善美不變

【明報專訊】快樂是,快樂的方式不止一種。大律師Neil,有樓有酒,還有一班「契弟」排遣寂寞;見習大律師Philip,肉體與事業都光鮮,情感與生活皆靚麗;游泳教練阿生,真摯暖和中蕩漾幾分青澀勇敢。辭典中的「gay」,是男同性戀者,也是快樂的、鮮艷的、五光十色的;舞台上的gay,三角關係纏綿曖昧,卻滋生一場弒戀悲劇——《我們最快樂》,他們到底快不快樂?
編劇莊梅岩和導演黃呈欣都說,各人追尋各人的快樂,各人亦有各人的不快樂。舞台下的兩人不是gay,演出未開始已幾經波折,大概也談不上輕鬆快樂。幸好,這場show還在繼續,不是「最快樂」的我們聚在一起,還可以談談舞台劇、談談藝術、談談快樂。
從同志教徒「血淚」故事說起
2004年,討論新聞自由的《野豬》還未動筆;5月35日,總有班人聚在草坪圍爐夜話。那年的莊梅岩正為舞台劇《法吻》劇本做資料蒐集,遇上了一位同志基督徒。對方成長於基督教家庭,發現自己性取向後,第一反應是「好驚」,「他很努力抑壓自己性取向,希望自己變番『正常』」。抑壓刻入靈魂,就算去到外國也難紓解,「他後來和我分享,因為太多抑壓,太大壓力,他爆了滿臉暗瘡」。終於有日難自禁,對方向教會與家人「出櫃」,還去往同性戀者聚集的佐敦公廁「覓食」,遇上心儀男生,「他下定決心奉獻自己的第一次,兩人去到酒店開房」。
本以為是香艷故事的開端,誰知走出酒店冲涼房那刻,房間中竟又多了個男人——莊梅岩解惑,原來對方遇上專揀同性戀者下手的搶劫犯,「一人看住他,一人拿他的銀行卡去樓下提款,兩人還毆打了他」。以為是悲劇故事?原來還有後續。「他對我說起這個故事時,說『覺得對方是天使』。」莊梅岩頓了一陣,繼續說,「他認為是神在告訴他,有問題的不是同性戀,而是你用這樣的方式去回應自己的欲望」。充滿血與淚的故事講完,異性戀者莊梅岩感嘆,「我突然覺得,原來大家這麼不同。大家的情况可以差得那麼遠」。
3主角所求快樂 可從婚權看
遊遍河山的作家余秋雨,在參觀埃及金字塔後寫下遊記,「從今以後,那裏的全部冷暖疼痛,都會快速地傳遞到我的心間」。沉醉舞台的編劇莊梅岩,聽完故事後產生了與余秋雨相似的心情,「我接觸了同性戀議題,從此這班人的冷暖疼痛,都會直入我心」。於是,收到第48屆香港藝術節委約後,莊梅岩寫下劇本《我們最快樂》,找來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獎(悲劇/正劇)的黃龍斌執導,還有演員張錦程、游學修、劉俊謙,共演這齣關於愛、選擇與欲望的同志圈離奇命案。原定2020年進行的演出,因疫情取消,直到2022年末換了演員、換了場地,才順利上演;今年的重演也曾一度傳出「煞停」。
是次重演,由藝君子劇團藝術總監黃呈欣擔任導演,又邀來黃秋生、梁浩邦、林家熙做演員。在黃呈欣眼中,「這是個三角戀愛恨情仇的故事」,「3個人追求不同快樂,導致不同選擇,進而導致悲劇發生,導致一個人死亡」。3個人分別追求怎樣的快樂?黃呈欣說,若要解答這個問題,不如從同志婚姻合法化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年過五十的大律師Neil(黃秋生飾),成長於同性戀被視作禁忌的年代,同性伴侶的自殺「成為了一種詛咒」,令他在故事發生的這一刻,就算已經功成名就,仍沒有勇氣動用權力與地位「去追求想要追求的公平與自由」,「他追求快樂的選擇,是在暗地裏去資助一些受到欺壓的(同志)member」。年輕的見習大律師Philip(梁浩邦飾)對Neil產生單方面迷戀,又不捨與男友阿生(林家熙飾)的穩定關係,「他的最終目標是同志婚姻合法化,但他知道這是非常遠的願景,遙遙無期,不知幾時可以發生」,因此他追求及時行樂,「啊啊啊啊啊!盡興啦!」黃呈欣也及時行樂,邊說邊手舞足蹈5秒鐘。至於青春期便因出櫃而被趕出家門的阿生,追求的快樂更純粹、亦更勇敢,「即使他知道在香港,短時間內無法追求到他們想要的自由、公平、公義,但他仍不會選擇離開香港取得合法婚姻,他會堅守在香港,默默守護自己的伴侶,等待(同志婚姻合法化)這件事發生」。
每人行一步 所求才可發生
「𠵱家人類講緊世界末日呀仲講結婚?明知冇可能!」劇中一幕,Philip與阿生爭拗,說出這樣的對白。黃呈欣說,這是劇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對白,因為她也時常自我懷疑,「我現在追求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烏俄戰爭、以巴戰爭正在發生,站在全球來看,這些都是大事,但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們就不可以在一些小事裏面去爭取一些事?」在她眼中,無論是對快樂的追求還是對公平、公義的追求,「其實不可以比較。就算是改善全球暖化,追求環保,也是建基於每個人逐小逐小行前一步,這件事才可以發生」。
每個人逐小逐小行前一步,例如,令一齣舞台劇成功上演。2022年,因疫情推遲兩年的《我們最快樂》在戲曲中心上演,當年正好是香港藝術節第50周年。在劇本最尾,莊梅岩加上一幕,倒地的演員重新起身,3位主演站在舞台中央,說起「50年」——「50年前嘅香港,同性戀仍然係不合法」、「50年前有冇可能喺香港上演呢套戲?唔可能」、「50年後有冇可能喺香港上演呢套戲?唔知道」、「往後嗰50年,香港嘅平權同藝術,會走向點樣嘅光景呢?」莊梅岩坦言,當時的自己很憂慮,如今來看,「真的有些倒退」,儘管如此,她卻不想在是次演出的劇本中「太悲觀的去展示這件事」,「雖然我覺得現在比3年前更難,會忍不住想3年後會不會更難,但我也會想,會不會升番上去呢?」
上回舞台暗 今次「更高格調的冷」
「如果要我形容,我會說上次舞台營造的感覺是暗,而今次的感覺是更高格調的冷——似安藤忠雄的簡約的灰tone。」黃呈欣說。一貫擅長用形體講故事的她,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中取材,將「fine art」與演員形體融合,「我覺得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與這個作品很相似:從那時起,人們開始了解人道主義,科學、宗教、性,所有事開始解放」。文藝復興時解放的,有藝術、有文學、有身體;如今的舞台劇中被綑綁的,也有藝術、有文學、有身體。
「創作會唔會隨住時間而改變?應唔應該隨住時間而改變?」劇本中,莊梅岩這樣問。劇本外,黃呈欣笑說,在這個黃色水仙花與黑色喪服都會帶來聯想的年代,「創作必然隨住時間而改變」,但改變不一定是壞事,聯想也可能帶來「更深層的layers」——如果聯想是劇本中刻意為之的隱喻,無論何時她都會一直堅持下去,「如果有人覺得有問題,歡迎你打電話給我,我很願意解釋給你聽每件事存在的意義」。莊梅岩則說,劇本需要「update」,例如當時的劇本中提到的同志酒吧已經結業,有些潮語也已過時;但「創作的緣起、你的真誠、追求真善美……無論在哪個年代,這些原則都不會變」。
問莊梅岩,舞台劇可以帶給觀眾怎樣的快樂?她說自己時常想起一個房間,那是她在日本直島參觀的藝術作品。房間中一片漆黑,觀眾只能以手代眼,沿牆壁摸索,「但當你習慣了黑暗,你會看見一道光。他們說那是眼球可以接受的最低的光度——你需要時間適應黑暗,才會見到光;而當你見到光之後,它就永遠也不會消失」。
《我們最快樂》
日期及時間:
11月28至29日、12月2至4日 晚上8:00
11月29至30日 下午3:00
地點:尖沙嘴柯士甸道西88號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票價:488至688元
詳情:bit.ly/47q4yIM
文:王梓萌
設計:賴雋旼
編輯:鍾卓言
[開眼 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