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劉寧榮:鬥智鬥勇的關稅戰攤牌時刻

【明報文章】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本月底在韓國慶州登場。這次會議最受關注的,恐怕是中美兩國元首會晤。這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入主白宮後,兩國領導人首次見面。
今年4月特朗普發動全球關稅戰後,中美雙方從瑞士日內瓦開始,在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和西班牙馬德里,總共舉行了4場會談,每一場都取得進展。世人似乎把中美關稅戰置之腦後,將兩國之間達成協議視為板上釘釘的事。特別是雙方就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投資者,也順利達成交易協議,兩國實現關稅協議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找到對美國的殺手鐧
就在全球翹首期盼中美兩國元首即將會晤之時,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中美之間的攤牌時刻也逼近了。面對美國在談判桌上承諾不再升級兩國之間對抗,卻又不斷加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列入美國政府黑名單的中國企業數目不斷增加,華府以為北京會默默吞下苦果,惟中國在關鍵時刻出台了對稀土及其生產所需技術和設備的最為嚴格出口管制措施,對美國殺了個措手不及。
連特朗普都被迫承認,中方這一最新舉措令他感到意外,憤怒之下又口若懸河,要對中國再加100%關稅,但很快就收回了威脅。或許有如網上陰謀論所傳,他的一句話,又一次使他在股市賺了個盆滿缽滿。
從這場衝突開始,北京就從戰略上為攤牌做好了準備,甚至在特朗普贏得白宮第二個任期之後,就為這一刻做好了準備。此次關稅戰與以往幾輪貿易爭端不同:中國並不急於馬上跟對方達成協議,不跟隨特朗普的指揮棒跳舞,胸有成竹。因為特朗普最多也只不過是4年總統任期,經過特朗普2017年上台後中美關係的質變,中國的戰略旨在通過耐心和決心,來爭取公平的承諾和回報。
中國從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目標,盡可能透過談判,延遲美國實施關稅及對中國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中國於半導體和晶片發展上加快步伐,擺脫受美國「卡脖子」的險境。
面對美國收緊對人工智能技術和半導體生產的控制,中國也找到對美國的殺手鐧——稀土管制。北京在這場高風險博弈裏,握有多張牌;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出口的最重要市場,就是其中一張牌。
特朗普急於在關稅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期於明年中期選舉裏鞏固共和黨在國會的控制權,急於求成與中國達成協議。中國的延遲策略,使其在最終談判裏佔據有利地位。這並非陰謀,而是明擺的策略。特朗普似乎不願承認這弱勢,忽視了中國有能力採取有效反制措施。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的高關稅、將高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單,並將貿易作為武器以逼迫中國單方面讓步,這不僅考驗中國的經濟,也考驗中國長遠發展戰略和目標。為此,中國沒有鹵莽升級兩國之間衝突,而是經過精心校準的回應,堅定地回擊,推出有針對性的反制措施,及有目的性的談判和延遲。這表明中國拒絕被欺凌,同時也為相互尊重和雙方可接受的協議敞開大門。這一策略並非着眼於「贏得」關稅戰,而是為了捍衛經濟主權,並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奠定基礎。
姜子牙釣魚 穩坐釣魚台
《封神演義》中有「姜子牙釣魚,穩坐釣魚台」的故事,形容遇事不慌、冷靜應對。在這場關稅戰裏,中國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應對特朗普挑釁。其他國家因特朗普的非理性關稅政策被迫屈服,甚至在與歐盟聯手應對美國關稅戰壓力的期望完全落空之後,中國依舊立場堅定,對美國商品徵收對等關稅,表明任何壓力都不會迫使中國犧牲核心利益。
這種決心並非固執,而是必要的威懾。中方拒絕退縮,特朗普首先「眨眼」了:面對中國不屈服於威脅這一現實,美國多次推遲關稅上調幅度。在一場以特朗普喜歡恐嚇為特點的衝突之中,中國的堅定,重新確立了一個關鍵原則——貿易談判必須基於平等,而非脅迫。
今年5月於日內瓦舉行的首輪中美關稅談判,曾有傳聞稱中國代表團在沒有給予任何解釋的情况下忽然中途退場,引起極大恐慌,媒體紛紛報道雙方談崩了。惟會談後公布的聯合聲明,美方承諾取消先前對華加徵的91%非理性高額關稅,同時將34%所謂「對等關稅」當中的24%部分,暫緩90天,為中美經貿談判留下緩衝期。有消息稱,中國代表團「中途退場」的原因是根本沒有期待特朗普會做出如此大的讓步,一時「措手不及」,代表團退出談判桌,立即向北京報告進展、討論對策。
其實,從貿易戰一開始,北京就有一個削弱特朗普力量的明確「打法」:官方一直強調「不想打,但也不怕打」,這絕不是一句空洞口號。今年4月,美國宣布將對中國製造的貨輪及中國輪船公司徵收港口停泊費,目的在於打擊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龍頭地位,對中國造船廠和航運公司造成巨大破壞。惟中國一直等到10月美國即將實施這一政策,才對美國徵收相同的懲罰性質費用。
中國在忍讓的同時,也傳遞了明確信息:美國每一個行動,都會有後果。這些舉措並非升級行為,而是防禦性的威懾,讓特朗普明白,施加於他人之痛,終將反噬自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中國有句俗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國採取了美國多次使用過的、有針對性的反制措施,實行反擊並擊中要害,同時又沒有越界。即使雙方一直努力達成貿易協定,但美國繼續擴大其實體清單以扼殺中國科技公司。中國以牙還牙,準備了自己的工具箱;最引人注目的,是透過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做出適度回應。
為了在與中國的人工智能競賽裏保持優勢,美國限制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使用美國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晶片。中國商務部最新宣布收緊稀土及其生產技術出口管制的政策,這清楚表明中國也會「有樣學樣」。
作為控制全球70%稀土開採和近90%加工能力的全球領先者,中國也用上美國針對他國的「長臂管轄」政策——不僅要管中國的稀土出口,還要管生產稀土的設備和技術出口。換句話說,任何國家用了中國的技術來生產稀土,都在管制之列。最新政策還特別列明,不可以向境外軍事用戶出口稀土;最終用途為生產14納米及以下邏輯晶片、256層及以上存儲晶片等,都要採取個別審批。根據美國政府評估,美國八成的稀土進口量依賴中國;而重建這條供應鏈,需要10年以上時間。
打蛇打七寸
《儒林外史》第14回有句話:做事要「打蛇打七寸」。如果沒有搖擺州的廣泛支持,特朗普去年不可能於美國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中國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特別是大豆,改買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已經對美國中西部的豆農造成極大衝擊。美國逾半的大豆出口中國,根據美國大豆協會資料,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的關稅稅率,目前高達34%。中國的做法提醒特朗普:其農村選民的利益,也無法免受關稅戰影響。
中國的「延遲策略」,是把握戰略時機的典範,而不是阻礙。特朗普急於通過提高關稅來宣稱「佔上風」時,中國拒絕倉促達成一份糟糕協議。這種耐心,並非是為了延長衝突,而是為了創造公平條件。
中國認識到一個關鍵的政治現實:特朗普2026年中期選舉的雄心,取決於為農村選民帶來勝利。早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他發動與中國的第一場貿易戰時,2019年美國農場破產數字飈升了24%;美國農場主懇請特朗普,「不要再拿我們的生計玩政治」。特朗普的關稅戰,使美國農民失去了最大客戶,白宮被迫考慮拿出關稅的收入,向陷入困境的美國農民提供100億美元救助。
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中國主動不尋求在世貿組織的「發展中國家」待遇。這一舉措是自信的表現,也讓發達國家無法再用這一點來攻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儘管北京仍然認定自己是發展中國家,惟中國不再需要過渡性的保護。
通過自願放棄這一標籤,中國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稱讚這一決定是世貿組織重要里程碑,並強調這一舉措為世貿組織改革提供了強大動力,有助使該組織更具適應性和有效性。
中方這一做法,消除了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一個主要障礙,同時使中國能夠在塑造全球貿易新規則上,有更大發言權。這突顯了中國的核心訴求:中國尋求的是一項持久協議,而非為特朗普短期政治需求服務的協定。
關稅較量裏的最強大武器
中國的關稅戰策略,反映了其更廣泛參與全球貿易與經濟運作的方式:有原則、務實,且注重長期穩定。中國不尋求衝突,但也拒絕成為衝突的受害者。在這一場較量裏,北京明智地利用了手中的武器——無論是稀土出口管制還是農產品進口——以應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惟又沒有破壞相互依存關係。
中國始終盯着最核心目標:一種基於互惠的貿易關係。對特朗普來說,關稅戰是一場政治表演;對中國來說,這是捍衛基於規則的經濟秩序。於這場較量當中,耐心和決心已被證明是中國的最強大武器。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全球化與商業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寧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