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法國外貿銀行:港銀不良貸款率料未見頂

【明報專訊】本港商業房地產貸款近兩年壞帳上升,不少市場人士指銀行清理壞帳、沒收抵押品等較過往經濟下行周期未算積極。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銀行及後仍傾向通過重組、延期等方法處理壞帳,因一旦大型企業出現融資問題,對整體經濟復蘇造成影響,銀行會延緩問題至情况逐漸緩解,預期沒收抵押品的情况較為有限。他認為銀行現時的不良貸款率未完全反映本港商業地產問題,雖然銀行可逐漸吸收壞帳,但會持續對盈利造成壓力。
商業房貸質素料續惡化
吳卓殷預期,本港商業房地產貸款質素惡化仍持續,特別是辦公室,現價已自歷史高位下跌三成、空置率升至新高,淨吸納相當有限,在未來3至5年料難見扭轉,對業主和發展商帶來壓力,供應在新項目落成下仍然充足。他指商業房地產是本港銀行信貸質素最大風險,不過商業房地產貸款只佔本港總體貸款8%,不足以構成系統風險。
住宅方面,吳卓殷認為不會對信貸質素產生大問題,因為大多數人仍會盡可能還款,現時按揭貸款比率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較多業主已沒按揭供款,減低因未能供款而需賣樓的壓力。現時按揭違約主要集中高槓桿的按揭保險貸款,不過整體違約也上升。近期住宅樓價回穩、樓宇交易宗數按年回升,吳卓殷認為住宅需求難快速反彈。需求上,雖然租金收益率上升但與按揭利率相當,沒太大動力轉租為買,近期人口上升較多是流動人口,在港置業成疑。供應上,他指目前有近2萬個單位供應,為新冠疫情前平均逾兩倍,發展商或要以更低價格出售換取流動資金。
截至今年第二季,本港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98%,升至高於2007至2009年金融海嘯時的1.5%,惟仍遠低於1997至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10.6%。吳卓殷指商業地產,加上個人、企業貸款素質存下行壓力,認為未來6至12個月不良貸款率仍會上升,未來需看利率下降速度,可為企業改善多少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