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簡慧敏:《施政報告》強調金融監管與發展並重

【明報專訊】今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IPO總額暫列全球第一,恒生指數累計升幅超過30%,充分展現市場的活力與韌性。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紐約下降3分,香港則上升4分,與首兩位的紐約和倫敦的差距從原先的9分和2分進一步收窄至2分和1分,繼續穩居全球第三、亞太區首位。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國家的堅實支持、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動及監管機構和業界的共同努力。然而,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香港要進一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尚有更多行動需要推進。
《施政報告》要求金融監管機構在履行監管職能之餘,要進一步突顯其發展使命,例如金管局須推動銀行業尤其內地銀行在港設立區域總部,聯同香港銀行公會、香港總商會等組織,帶領銀行及中小企開拓東南亞市場;保監局則被賦予發展巨災債券、專屬自保公司等任務,助力香港保險市場拓展新業務。在此基礎上,保監局應積極推動產險「做強做大」、壽險「做優」。
此定位不僅契合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需求,更將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未來,所有金融監管機構及港交所應積極拓展自身使命,真正做到「監管」與「發展」並重。
數字資產成焦點 重視金融安全
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與金融科技密不可分,數字資產(包括穩定幣)作為近年熱點,其健康發展更是關乎香港能否把握金融創新機遇的關鍵。樂見政府採納筆者建議,由證監會擔任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提供者的統一發牌與監管機構,以防止監管套戥行為。相關諮詢結果宜盡早公布,以穩定市場預期與利於制度銜接。
此外,《穩定幣條例》已於8月1日正式實施。當局早前表明將穩慎推進穩定幣的可持續發展,初期只會批出數個牌照。有意見認為這一審慎態度有助防範市場發展初期的潛在風險,但要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當局仍須及早明確香港穩定幣監管框架的長遠發展方略。值得留意的是,金管局亦正建立AI模型評估方法,強化金融系統安全測試。
引進辦於10月9日與18家重點企業舉行簽約儀式,當中包括3家全球十大醫藥企業,並首次引入將科技與藝術和娛樂結合的文化創意企業,連同早前已加入的84家企業,目前累計引進重點企業已達102間。
吸引企業及資金來港
在引進企業的方式中,遷冊是重要途徑之一。自5月23日公司遷冊機制推出以來,已初見成效。據財庫局長透露,截至9月底,公司註冊處已收到11份申請及超過370個查詢;繼早前有加拿大及法國兩大國際保險公司宣布遷冊來港後,近日亦有中資背景的上市公司計劃從開曼群島遷冊至香港。不過,為進一步提升機制的靈活性與吸引力,當局可參考筆者在審議相關條例時提出的建議,因時制宜制訂雙向遷冊制度(現時法例只設有遷入機制),此類彈性安排將為跨國企業遷入香港創造更有利條件。《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在10月10日獲立法會通過,期待政府在監管與發展取得平衡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並持續優化市場環境以吸引全球企業和資金,堅持「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建設國家金融強國貢獻力量。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界別)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簡慧敏 簡言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兆聰:SETM料受惠中美稀土戰 (2025-10-13)
伍禮賢:政策利龍頭 華新水泥有短炒空間 (2025-10-13)
涂國彬:特朗普靠不靠譜 皆利金價創新高 (2025-10-13)
黃德几:匯控藉併恒生房地產黑洞脫困 (2025-10-13)
袁國守:分散投資保穩定回報 (2025-10-13)
《幫你格價》:開證券戶口 免佣背後涉其他收費 (2025-10-13)
葉創成:匯控擬私有化恒生 長遠利好 (2025-10-13)
陳正犖:黃金趁回調買入 (2025-10-13)
許健生:中美關稅戰升級與稀土博弈 (202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