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非本地學士新生佔24% 稱不應抱「跑數」心態

【明報專訊】現時八大取錄非本地生上限相等於本地學額40%,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長王家徹昨日表示,中大本學年取錄近900名非本地學士新生,按年增約100人,相等於今年本地新生學額約24%。王稱中大核准學額的數量是八大最多,強調若按人頭計,中大今年取錄非本地生的數量排名第三,僅次於港大和理大。他認為各院校收生不應抱「跑數」心態,倘為國際化而犧牲學生質素,最終只會「lose-lose(雙輸)」。
《施政報告》宣布下學年起,各院校整體本科生非本地生比例上限增至50%。綜合過去4個學年的中大年報及校方回覆傳媒的數字,中大自2022/23學年起共取錄約2800名非本地生,相等於該校1.48萬個本地全日制學額約19%,上學年比例為17.3%。
長遠冀內地海外生五五比
至於本學年非本地生比例,王家徹昨未提供,但提及今年多收非本地生,源於各學院多了對外宣傳。他說校方不急於短期內達上限,亦不會設收生KPI(關鍵績效指標),會因應教學設施、師生比等因素逐步多收非本地生,目標5年內非本地生人數有「明顯增長」。
外界關注非本地生大多來自內地,王昨未透露具體比例,但承認內地生比海外生多,長遠會追求「五五比」。他稱院校重視收生多元,惟社會要理解現時海外生談起留學,始終離不開英美國家,香港需要「追落後」。他建議政府日後除宣傳院校排名,亦應規劃非本地生的畢業出路,例如鼓勵僱主聘請非本地生、簡化非本地生做兼職的流程等,相信可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儘管如此,王家徹強調院校不應以「跑數」心態取錄非本地生。他以理科課程為例,學科重視數學能力,而部分國家的數學教育未及港標準,如夾硬取錄成績未達標學生,最終只會「玩死學生,教授亦教到嘔血」。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中大揪數百入學申請疑造假 本月採新入學系統 盼AI助杜絕 (202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