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傷健共融≠單方照顧

發佈於

【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宣布設立「愛心僱主」獎章,表揚積極聘請殘疾者的僱主。其中獲頒「殘疾共融僱主」獎章的恒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聘用逾10名不同傷健程度員工。該公司關愛服務委員會主席左婉儀獲頒「共融同伴獎」,她認為傷健人士較有耐性,職位穩定性較高,有時亦會建議減省步驟加快效能。她稱公司經常組織義工,讓各職級同事「無分大小」服務受眾,並讓傷健員工展現才能,推廣職場共融。

勞福局與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合作推展「愛心僱主」獎章,期望鼓勵更多企業推動職場共融,促進殘疾者就業機會。頒獎禮昨舉行,勞福局長孫玉菡呼籲各界支持殘疾者就業。

「愛心僱主」得主:傷健者較耐心穩定

左婉儀提及,公司10多年前轉用新電腦系統,需聘用員工輸入數據及核對文件,但起初入職的畢業生流轉度高,她建議公司改聘傷健人士。她認為相關工作看似沉悶,但仍需長時間訓練才能掌握;部分傷健人士並不容易適應經常變化的工作,故職位對他們較稱心並能投入,亦有員工任職至退休。

在該公司任職10多年的方浩釗為肢體傷殘人士,現時是行政部高級助理。他經常能與同事交流,亦有機會培訓新人。公司為右邊手腳行動不便的他安排較寬敞座位,且鄰近影印房及洗手間,方便他工作及日常需要。患聽障的高級行政助理趙偉廷任職近3年,他稱與上司及同事相處融洽,有時他未必清楚聽到,他們均會耐心解釋。

國際設施管理服務集團ISS則獲頒「殘疾共融先鋒」獎章。該公司自2019年起透過「SHINE@ISS」計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年輕人提供訓練、就業機會和社工跟進服務,至今已協助66人就業。計劃駐場經理Elaine獲頒「共融同伴獎」。

稱坊間誤解 倡企業多花時間栽培

該計劃人才及企業文化部助理經理Molly稱,其中一名參與者蔡其致,作為自閉症患者未必擅於溝通,導致蔡在首間醫院工作時,予人「好像不太好,又不太不想工作」印象;但當蔡在另一醫院工作時,只要獲清楚解釋工作流程,他仍能掌握,至今已工作近兩年。Molly建議企業多花時間栽培有特殊需要員工,同時讓管理層及其他員工認識與有特殊需要員工的溝通技巧。

有份支援計劃的香港傷健協會,總幹事鄒頴詩認為坊間對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存誤解,認為他們能力不足或需較多照顧,但他們能勝任不同工作,而社會不乏協助企業配對員工及調整合作模式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