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沙嶺數據園「雙信封」招標 技術佔比七成 價格三成 分析料降地產商意欲

【明報專訊】隨着人工智能(AI)急速發展,本港對算力需求殷切。政府昨公布,將以「雙信封制」方式招標,出售沙嶺數據園區用地,今年12月31日截標。用地須預留至少70%樓面面積作高端數據中心用途;政府評審標書時,非價格建議(即技術評估)佔七成比重,價格建議佔三成。數字辦回覆本報查詢稱,業界對開發該幅土地為數據園區「反應正面」。不過有市場分析及測量師預計入標量不多,出價亦難高。
70%樓面「高端數據中心」用途
沙嶺數據園區用地位於北部都會區,鄰近羅湖地段,地盤總面積逾11.6萬平方米,正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創新及科技」,以發展數據園區及相關產業。園區用地最高樓面面積可達25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分之二個香港科學園,後者總樓面面積約400萬平方呎(即約37萬平方米)。
8項評估 投資、算力佔分最多
今次招標採用「雙信封制」方式,其中技術評估佔七成比重,價格建議則佔三成,標書須同時符合兩者規定。根據招標文件,技術評估共分8個項目、合計100分(見表),當中投資規模及算力規模佔比最重,各佔20分;其次是預計經濟產出及創新建議,各佔15分;其餘4項則為園區投產日期、發展高端數據中心的經驗、技術型職位數目及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建議。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表示,今次招標冀吸引具實力的投資者,將沙嶺發展為先進的數據中心和相關產業的數據園區,政府制定招標文件時亦加入條款,「確保用地以數據園區為主導用途」,採用「雙信封制」則為選出最能發揮用地潛力的方案。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數據基建是本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必要條件,盼日後沙嶺數據園區能滿足本港算力需求。
數字辦稱業界反應正面
市場反應方面,數字辦回覆本報稱,創科局及數字辦去年6至7月向業界就沙嶺土地用作高端數據中心用途徵求計劃意向書,並在今年3至4月向業界徵求進一步資料,「業界對開發該片土地為數據園區反應正面」。
萊坊執行董事及大中華區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表示,高端數據中心建築成本高昂,投資者或傾向在建築及開發成本上預留更多預算,「未必會在地價上那麼進取」,他估計投標地價低於每平方呎2000元。方續指,今次招標以技術評估佔七成,將降低傳統地產商投標意欲,可能會出現內地或海外具發展「超算中心」經驗的投資者,預料政府能接獲三五份標書,惟也有一定可能流標。
測量師料投資總額逾百億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稱,沙嶺用地總面積逾11.6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相信要過百億元」,估計政府將大片土地直接交出市場公開招標,「應該是相信有用家或投資者願意買地」,但認為投標者不會多。劉又認為今次採取「雙信封制」招標,意味「地價不是最主要考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學者稱港算力不足 促評估各產業需求 (2025-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