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駐京周記:小縣大城 折射消費兩景

發佈於

【明報專訊】記者老家所在的河北小縣城,儘管靠近京城,平日消費疲軟,但一到假期,消費瞬間火爆。與小縣城消費火熱相反,北京大商場假期清冷。

平日縣城幾座商場都空蕩蕩,除了餐廳,商店都很少開門營業。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商場半徑2公里內的停車場全泊滿,甚至公路旁也泊滿車,不論單車、電動車甚或行人,想「絲滑」走路都不可能。

縣城假期迫爆 北京商場冷清

縣城內唯一的萬達廣場,幾乎承包全縣城年輕客流。假期時商場舉辦很多場cosplay(角色扮演)的活動,臨近縣市的cosplay愛好者全部聚集一堂。比起以前日本動漫偏多,今年cosplay明顯多了很多國產動漫人物。Cosplayer也愈趨年輕,甚至有家長帶孩子一起角色扮演。

商場餐廳翻枱率更是「恐怖」,小縣城以往不能想像的3次翻枱,節日期間亦屬正常。即便非吃飯時間,餐廳也有很多顧客。連平時在縣城不太受歡迎的高價奶茶、咖啡,排單都要等10分鐘以上。

儘管今年假期檔電影遇冷,小縣城電影院非黃金時間段的《志願軍3》上座率仍達70%。其他時段上座率依舊保持約50%,黃金時段甚至場場售罄。

回到北京,平日非常受歡迎的朝陽大悅城,假期消費略顯冷清。往時周末,大悅城停車是一大難題,需到地下3層才能找到車位。記者假期中午到達時,地下2層竟空蕩蕩。往日火爆的網紅餐廳,排隊人數不算多,用餐體驗很好。連一直需要排隊的網紅麵包店,都能直接買到甫出爐的牛角包。

雖然商場客流減少,但天安門廣場的國旗護衛隊表演仍吸引數萬遊客,故宮門票早在節前一周售罄,八達嶺長城的遊客更是摩肩接踵。遊客幾乎全集中在旅遊區。年輕人要麼出京旅遊,要麼「宅家」補眠,留給商場的,是難得的鬆弛感。

體驗性價比漸成消費重點

這場城鄉消費的「冷熱對話」,折射出小縣城在假期釋放的消費潛力,也映照着大都市在旅遊旺季的空間重構。中國消費者在家與遠方之間,展現出更注重消費體驗和性價比的趨勢。

駐京記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