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匯控擬千億私有化恒生 品牌保留 收購價溢價三成 預告停回購3季補充資本

【明報專訊】恒生銀行(0011)逾53年上市地位有可能終結,匯控(0005)昨日開市前宣布計劃以每股155元現金私有化恒生,作價較恒生周三收市溢價30.3%。匯控收購尚未持有的36.51%恒生股份,總代價為1061.56億元,將以集團內部資源支付,並預告自今季起的3個季度不會啟動股份回購。行政總裁艾橋智稱私有化與恒生信貸質素惡化無關,是一項帶動策略增長的投資,料兩行在收入、產品、監控支援等方面可帶來協同效應,而日後恒生仍會保有自己品牌、客戶網絡和管理架構。
受停回購3季消息影響,匯控股價昨天收市跌6%。匯控在公告表示,香港有顯著增長機遇,同時市場競爭愈趨激烈,匯豐及恒生必須更有效發揮協同效應,私有化恒生符合匯控拓展香港業務及實現架構精簡靈活的策略重點,簡化決策流程並提高決策靈活性,亦有助提升營運風險管理,以及資本投放和效益。匯控亦預期存在與恒生發掘更緊密的協同效應機會,從而提升營運效益。
有消息指今次私有化由匯控英國總部主導,主因是恒生股價偏低。艾橋智昨天稱暫未能量化私有化帶來的效益,但認為提升的價值高於股票回購,透過匯控的國際網絡、提升向恒生客戶提供產品的能力,將有助帶來額外收入;兩行在保險、資產管理等產品設計有協同空間,同時可擴大在後勤支援、科技、監控等規模效應;兩行已有不少合作,但私有化能釋放更多潛力;而剔除恒生少數股權盈利扣減,亦預期可提升匯控每股普通股盈利。
艾橋智:重新部署員工達協同 可「自然流失」
匯控去年10月啟動精簡架構計劃,隨後裁減部分高層職位。至於是次私有化會否裁員,艾橋智稱該行繼續投資在港職位(headcount),透過將員工重新部署、培訓在有增長機遇的業務,漸漸達到協同效應,「我們亦可透過自然流失達成」。
匯控收市挫6% 恒生升至149.8元
匯控出乎市場預期私有化恒生,出價高於恒生2022年3月時創下的154元新冠疫情以來高位,亦較分析師目標價中位數溢價41.6%,恒生昨開市即升至154.1元,全日大致維持在150元水平,收報149.8元,升25.88%。恒生股東仍能收到即將公布的第三季股息,惟及後恒生所宣派股息將從計劃對價中(每股現金155元)扣除。匯控表明不會提高作價。艾橋智認為作價有明顯溢價,為恒生股東提供變現機會,建議非常有吸引力,亦歡迎恒生股東投資匯控。
匯控去年度進行110億美元回購,減低股數5.6%帶動每股盈利上升,今年首3季亦進行80億美元回購,市場原預期本月底再回購20億美元,不過昨已預告暫停回購3季至明年第二季,股價早段最多跌7.32%至102.5元,全日跌5.97%,收報104元。該行估計完成私有化交易會即時降低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比率1.25個百分點,及後將透過自身資本生成和暫停回購,把CET1比率回復至14%至14.5%的目標營運區間。艾橋智稱停回購3季度為估計時間,將視乎資本建立速度,採取必需措施將資本比率回升至目標水平。匯控料私有化建議可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惟須符合監管要求、恒生股東批准和法院認可(見表)。
金管局:知悉計劃 按機制監管審批
金管局回應恒生被私有化時表示當局知悉計劃,一直與相關銀行保持溝通,並按既定機制和程序作有關監管審批,將繼續保持溝通。財政司長陳茂波稱,匯控向政府表示會繼續甚至加大在港及區內投資,是次行動是整合集團架構和資源,以提升營運效率和績效。
明報記者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稱恒生財務穩健 房地產信貸挑戰漸減 (2025-10-10)
分析料短期股價受壓 摩通信長期正面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