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員工遭欺凌崩潰 醫局「已處理」拒言何罰 事發兩年前涉事者今年調職 團體質疑風險意識

【明報專訊】於公立醫院病房負責清潔工作的阿樺(化名),稱前年被同一病房另一女工欺凌,其後情况惡化,對方有日連番以性字句在內的粗言穢語喝罵及侮辱她。她後來因與對方同更工作,情緒崩潰被送急症室,求醫精神科確診焦慮症及適應障礙症,一度停工一年。她復工後暫轉崗位,曾向醫院投訴,包括要求將涉事女工調離原有崗位及處分,醫管局雖稱已處理事件,但以私隱為由不願交代懲罰詳情。協助事主的組織質疑,部門於兩年前早應將欺凌者調職,但直至今年才調職,質疑該局缺乏風險意識及敏感度。
明報記者 陳展棋
局方:積極溝通 分開兩人工作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證實,一醫院前年接獲一名負責病房清潔員工報告被同事以不恰當言語對待,部門知悉事件後已即時調查,並按既定人力資源程序跟進。局方稱院方一直與投訴人積極溝通,工作編排上作切實可行協助,包括安排涉事員工分別在不同地方工作避免再有衝突,而院方已按照《僱員補償條例》處理該員工所申報工傷個案。
於一間公院病房任職運作助理逾10年的阿樺,2018年起與另一女工共事,疑因曾拒為對方完成工作,兩人開始爭拗。於阿樺要求下,部門2021年曾短暫分開兩人工作。阿樺稱,前年起該女工開始對她做出連串欺凌,同年2月19日惡化,阿樺當日負責將病房膠袋摺好,對方卻重新弄亂,部門主管到場後要求對方執拾。
被罵翌月兩人同更 崩潰入急症
阿樺憶述,主管離開後該女工開始喝罵及侮辱她,包括性相關字眼,又嘲笑其婚姻狀况,甚至恐嚇會於更衣室以掃把打她。阿樺說:「佢講啲性侮辱字句,9點幾開始罵、罵到10點幾,去到茶水間扮講電話再罵,收工前更衣室繼續罵,直到有同事制止佢。」
阿樺當日向上司反映,但部門未將涉事女工調離工作崗位。至3月13日兩人再同更,阿樺甫上班就與對方碰面,情緒崩潰,因暈昡及顫抖被送入急症室,當日起停工。她經精神科確診焦慮症及適應障礙症。
擬復工對方仍在原位 碰面再入院
阿樺同年5月向勞工處報工傷,惟勞工處12月說無法確定事件與事主病况的因果關係。她去年初情緒稍好轉,與醫生商討後逐步復工,惟向同事打探得知涉事女工仍在原有崗位。阿樺復工時獲安排轉至處理派遞文件工作,但曾因與對方碰面而情緒受創,需再入急症室。她復工後不時因情緒不穩需取病假。
指局方稱曾懲 因私隱不透露詳情
阿樺與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去年起攜同個案資料及錄音申訴,去年4月、7月及9月曾向部門和人事部發信,要求妥善處理事件、對欺凌同事處分並調離原有工作崗位等。阿樺去年亦向部門寫信投訴,但她說多次會面下,醫管局主管及人事部只重申事件已處理,稱曾懲處欺凌者,但因私隱原因不能透露詳情。
阿樺亦嘗試向法庭就性騷擾提訴,惟申請匿名令的第一關已未獲通過。她稱平機會說事件不涉性騷擾,並因其投訴逾時拒絕跟進。
涉事女工今年4月才調離原本工作的病房,但阿樺不知安排是否與事件有關,阿樺則於6月重返該病房工作。目前阿樺仍於精神科就診,她說部門對欺凌者的處理令她「再被打一拳」。被問到為何不自願調職,她說錯的是欺凌者,而不是她。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項目幹事林凱汶認為,部門早已得知事件,兩年前早已應將欺凌者調職,並批評醫管局兩年以來冷處理事件,嘗試讓事情不了了之,缺乏職場欺凌風險意識及敏感度。
醫管局稱院方非常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對工作間暴力採取零容忍態度,也提醒同事在工作間必須互相尊重。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報工傷未獲確定「與欺凌因果」 團體:《補償例》精神健康漏洞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