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北都4年5宗換地 伙數若半個嘉湖 共補地價逾58億 業界料新項目續至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發展北部都會區剛好4年,惟發展速度未如預期,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拆牆鬆綁,推出多項措施,如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按實補價」等,以吸引更多發展商參與開發。據本報統計,目前北都最少有5個私人住宅項目已完成補地價,估計補地價合共逾58億元、總樓面逾400萬方呎,提供約7800伙,以單位數量計相等於半個天水圍嘉湖山莊。業界分析指,補地價金額與樓價掛鈎,樓價近年從低位回穩、甚至輕微回升,估計地價難再大幅下滑,相信發展商願意完成換地作發展,將陸續有新項目完成補價。

明報記者 甘潔瑩

現時新界西北地區最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共有約1.58萬伙。為解決中長期土地及住屋需求,2021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界西北部、總面積3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至今年10月計劃已推展4年,綜合市場資訊,至今約有5個項目完成換地手續,涉逾402萬方呎樓面、料提供約7800伙。

新地恒地洪水橋項目最大

以可建樓面計,5個項目中最大規模的私樓發展是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34B區用地,由新鴻基地產及恒基地產持有,可建樓面約116.25萬方呎,料提供約2300伙,今年4月完成原址換地,補地價16.68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價約1435元。由於發展商需興建休憩空間,工程費涉約2.86億元,連同其他工程費,估計補地價連政府設施工程費料涉約19.54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價約1681元。

擬加住宅元素 4商業地待處理

另據新世界年報資料,該集團與央企華潤置地合作發展的元朗南住宅發展項目,市場估計為龍田村項目,其中第4期發展預計今年底有機會完成補地價,每方呎樓面補價料約1600元,推算涉資約4.4億元,料提供約700伙。上述項目去年6月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擬建兩座23層高(在兩層地庫及兩層基座之上)住宅大樓連會所設施,涉約27.95萬方呎住宅樓面。

業界:地價難再大跌

值得留意,政府尚在處理4宗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原址換地個案,據悉由新地、恒地提出,屬商業土地個案,因應市場對商業用地需求減少,政府檢討有關土地用途的限制,擬加入住宅元素,而有關換地期限將延至今年12月底。

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表示,過去一年北都補地價個案增加,主要源自與收地期限有關;此外,補地價金額與樓價掛鈎,近期整體一手樓交投市况不俗,特別是中小型單位去貨速度理想,發展商資金回籠,加上北都推展加速,若配合基建到位,相關因素料均令發展商對後市重拾信心,如「計到數」就會接受補地價協議,料未來陸續有項目完成補價。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新地恒地交地獲賠120億 「標準補價」3年未見個案 (2025-10-08)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