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親子溝通:維護良好家庭關係 構建安全網

【明報專訊】和諧之家賽馬會「童抱抱」計劃主任李嘉欣(Joanne)歡迎政府將三層應急機制推展至高小階段,她認為精神健康問題很多時都是從小累積,並非突然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不過,歸根究柢,她認為現時學童壓力來源涉及多種因素,或是學業退步、朋輩欺凌、功課繁重等,而良好家庭關係絕對是小朋友最重要的安全網,只要他們明白無論發生任何事,回家仍可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這會對他們的精緒健康帶來莫大的幫助,她提醒家長對於以下6點,不可不記:
(1)Joanne指出,家長要向子女表明,不是因為他們乖、成績優秀才會對他們好,而是要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從小給子女堅實的安全感。
(2) 經常陪伴子女。家長在子女身旁,不等於真在與他們「同在」,在子女想表達感受時,應全神貫注聆聽,要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及重視,如孩子說「覺得人生沒意思」,不要隨便回應:「不要去想它吧!」又或否定其說法:「人生怎會沒意思?」反而要多鼓勵他們表達,藉此理解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
(3) 培養子女情緒控制能力,引導他們親口表達情緒,例如問:「你現在好開心?」、「你現在不開心?」讓他們察覺到自己有不同情緒,再學習如何處理。
(4) 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們流露正面或負面情緒,父母均願意接納,這樣他們會更願意分享心事。
(5) 成為孩子榜樣。告訴孩子爸媽生氣時,會做些什麼喜歡或放鬆的事情,如繪畫、與朋友傾訴、跟子女玩遊戲等,令孩子了解抒發情緒的方法。
(6) 營造低壓家庭環境,給予子女合理期望,例如日常行程安排避免過分緊密(如讀兩間幼稚園、過多興趣班)、對其學業成績不要求過高等;教導方式不會一時一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4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精神健康:慈敬設五感體驗、午休自由行 孩子開心返學 鬆一鬆hea一hea 幸福魔法療癒身心 (2025-10-07)
家長以身作則 做好情緒管理 (202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