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薛偉傑: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陷樽頸 被SpaceX拋離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發射航天火箭數據出爐。統計數據再次顯示,SpaceX一騎絕塵,不但遠遠拋離其美國同行,更加包辦了全球大部分份額。更惹人關注的是,原先在發射次數方面可以和SpaceX比肩的中國大陸,近幾年卻明顯出現樽頸,每年停留在70次以內,已經被SpaceX愈拋愈遠。據報道,中國大陸計劃在今年底前發射至少3款可重用火箭,希望扭轉落後情况。

SpaceX半年發射81次 中國36次

根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共發射149次軌道級運載火箭,創下歷史新高。其中142次成功,7次失敗,成功率為95.3%。而美國SpaceX一家公司就進行了81次軌道發射,佔全球的54.4%,當中60次用於「星鏈」(Starlink)低軌道衛星星座的部署任務。據報道,SpaceX早前定下的目標是,今年至少要進行170次發射,更力爭要達到180次。

而且,SpaceX的壓倒性優勢不單只是發射次數,更加體現在它發射的衛星(及類似的航天器)的數目和載荷。其中,今年第二季的數據尤其令人震撼。因為SpaceX在今年第二季發射的衛星數目,竟然佔全球的88.5%(2024年佔比為72.64%)。以送入軌道的有效載荷計算,其佔比也達86%(2024年的佔比為81.92%)。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其可重用火箭技術發揮的系統性和成本效益優勢。

今年3月中,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曾經在其社交媒體X的戶口上帖文發表豪言壯語,聲言SpaceX今年將會包辦發射全球超過90%的軌道有效載荷;中國大陸將會佔大約5%的發射份額,而美國其他航天企業和其他國家的航天企業則合共佔餘下的大約5%發射份額。

筆者認為,以今年全年計,SpaceX未必能達成包辦發射全球超過90%的軌道有效載荷這個目標;但若單單計算今年第四季,則達標也不出奇。更有媒體預測,若「星艦」(Starship)巨型火箭能夠稍為頻繁的發射,SpaceX明年發射進入軌道的有效載荷可能會佔到全球的95%。到2027年,這比例更可能會高達98%。

至於中國,今年上半年一共發射了36次軌道級運載火箭,其中35次成功,1次失敗,成功率為97.2%。以非SpaceX或非美國陣營來說,這無疑比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等其他經濟體「像樣」得多。但這仍然難以掩蓋一個現象──中國近幾年在發射次數方面已明顯出現樽頸,每年停留在70次以內,更加被SpaceX愈拋愈遠。翻查數據,中國在2020年發射了39次運載火箭,2021年增至55次。2022年,64次。2023年,67次。中國在2024年《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中更訂下100次發射任務的年度目標,比2023年增長大約50%。但結果,中國在2024年只發射了68次運載火箭,僅僅比2023年多一次。

若抽離和獨立看一年的數據,每年60多次並不差。但連續幾年來看,就令人覺得,這個樽頸非常明顯。事實上,在好幾年前,中國每年發射運載火箭的次數,絕對可以和SpaceX比肩,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網上資訊,2016年,SpaceX只發射了8次火箭。2017年,18次。2018年,21次。2019年,26次。2020年,維持在26次。2021年,增至31次(美國全國為45次)。2022年,SpaceX的發射次數大增96.8%至61次。2023年,再大增57.4%至96次。2024年,再大增43.75%至138次。

很明顯,SpaceX的發射頻率和次數能夠不斷顯著上升,是因為其可重用火箭技術愈來愈成熟,尤其是佔了絕大部分發射次數的「獵鷹9號」火箭。至於中國,由2023年起,每年的發射次數就再沒有明顯增長。筆者估計,樽頸顯然是在製造火箭方面,而不太像是在發射基地方面。因為中國一共有4個火箭發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海南文昌),連同海上發射(煙台東方航天港),至少有5個地點可以發射火箭,不太存在發射排期問題。

據指將試射3款可重用火箭

由於中國至今還未有任何一款可重用火箭完成研發,所有現役的航天火箭型號全部都只能使用一次,若要增加發射次數,就唯有靠獨沽一味地增加航天火箭的產量。但從近3年的情况看來,即使中國是世界工廠,這顯然也不太容易。據內地媒體報道,為了扭轉被SpaceX愈拋愈遠甚或「邊緣化」的困境,以及如期建成中國的低軌道衛星星座,今年第四季,中國的航天業者至少有3款可重用火箭將會進行試射。包括: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龍三號」,以及國家隊的「長征12A」。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科技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