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評影習寫:民俗驚慄:一個類型的初探

發佈於

【明報專訊】據一些報道形容,「民俗驚慄」(folk horror)類型片正在強勢回歸,在社交媒體和討論區都不難找到專門討論這個類型的群組。Folk Horror Revival網站指,英國導演Piers Haggard是第一個提出用民俗驚慄一詞來形容他1971年的作品《撒旦之鴉》(The Blood on Satan’s Claw),該片和同期的《女巫獵人》(Witchfinder General,1968年)和《異教徒》(The Wicker Man,1973年)齊名,被譽為英國六、七十年代最傑出的恐怖片,一洗歌德式貴族幽暗古堡地牢的歐洲視覺風格,亦抗拒來自美國荷李活那種從公路交通、群眾奇觀社會發展出來的類型(如連環殺人犯、青春校園恐怖片),反而重新重視古樸鄉村社群裡殘存的基督教與本土異教之間的衝突。但「民俗」決非英國專屬,而從民間信仰、都市傳說中提取素材,跨越傳統寫實主義的窠臼來反映人心或社會內部的黑暗而成就「驚慄」,也是相當常見,甚至就當今環境而言可說是極值得探索的創作路線。「民俗」文化如何運用「驚慄」模式,在客觀現實和主觀情感之間打開一個新的認知空間?民俗驚慄這個「類型」如何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