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芙蓉山村起私樓 50年觀音廟瀕拆 凝聚村民花炮會料需遷 觀音誕傳承現危機

發佈於

【明報專訊】觀音誕已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花炮會則是慶祝活動中負責準備和呈奉「花炮」的團體,通常由地方居民及鄉紳組成,承載地方文化傳承和社區凝聚力。荃灣芙蓉山村一幅約1.1公頃的「綠化地帶」及「鄉村式發展」地皮,獲批改劃住宅及安老院項目,將建兩幢19至21層高私人住宅及一幢7層高安老院舍,或影響約27戶居民。有半世紀歷史的觀音大利堂花炮會亦在發展範圍內,居民關注組織憂若清拆,或致觀音誕活動出現傳承危機。

明報記者 方寧

發展商獲准改劃 擬建兩廈及安老院

芙蓉山村無實際邊界,一般以北面引水道、東面河流和南面芙蓉山路為界。該村今年1月獲城規會批准改劃地塊,預計提供608伙住宅、328個安老院牀位及140個停車位,區域覆蓋區內碩果僅存的觀音大利堂花炮會。芙蓉山村民、花炮會主席趙崇業透露,現時花炮會位於觀音大利堂,以寺廟形式管理,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村民會齊聚慶祝觀音誕,各自帶備豐富祭品向觀音和土地公上香,現場設花牌,還會敬拜花炮。祭拜完畢後,眾人會下山聚餐、競投福品,如若適逢二月十九正誕,鼎盛時能設約30圍酒席,非正誕的誕日也有約40至50人到場。

每逢賀誕 外遷村民回村相聚

趙崇業說,花炮會於1970年代成立,會址原位於山下,其後配合政府興建九號幹線,於2003年遷至現址,前後有逾50年歷史,傳至自己已是第三代。他說,七八十年代時,芙蓉山村民多住在木屋,隨市區及地鐵建設發展拆遷,有近半村民已搬到大埔、上水等買樓居住,但他們在賀觀音誕時仍會回村相聚,維繫感情,「這些就是鄉村的文化」。芙蓉山村社區關注組認為,土地信仰與社區關係密切,若花炮會因未來發展遭清拆,觀音誕活動或出現傳承危機。

村民憂失租屋 家族記憶消散

發展規劃範圍內還有多戶寮屋,住戶或需搬離,趙崇業的祖屋亦在其中。他說小時候與7個兄弟等共約16個家人一起住在祖屋,現時兄弟分散香港各處,祖屋僅供他和女兒等五六人居住。他說得知有發展商收回土地時很傷感,因祖屋保存趙氏家族的記憶,現卻面臨清拆。他說祖屋不租不賣,早前有東南亞裔人上門求租,他亦拒絕。

73歲林太的居所雖未在規劃範圍內,但她亦不希望發展商起樓,擔憂開發私人住宅會影響當地動物生境。她說自己在附近飼餵約20多隻流浪貓和三四隻流浪狗,區內更有猴子、野豬等棲息,若進一步開發,必然會砍樹、打地基和封路,屆時環境破壞和噪音會迫使動物遷離,建成高樓亦影響原有開揚視野和風景。

長春社:小廟缺錢難遷 或最終停辦

長春社高級保育經理黃競聰說,若發展商最終決定清拆大利堂,花炮會或需搬遷,若堂址未有妥善安排,搬遷過程或致村民網絡瓦解,觀音誕傳承或受挑戰。他說佛教寺院與民間廟宇都會供奉觀音,觀音大利堂供奉觀音為民間信仰,參拜者多是芙蓉山村原居民,較少新人加入,加上大利堂現以私廟形式管理,多憑藉競投等方式籌措經費,財政緊絀,若最終要搬遷,或因開銷大、過程繁瑣而停辦,賀誕傳統恐會隨之消失。

(城市保育)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村民憂窄路難負荷 建21層高樓損景觀 (2025-10-05)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