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印關係升溫月底復航 重燃K簽證反對聲音

【明報專訊】印度靛藍航空(IndiGo)當地時間2日晚宣布,本月26日起恢復印度加爾各答往來廣東廣州的直飛航班。這是中印兩國直飛客運航班中斷5年後首次恢復,標誌着兩國關係進一步升溫,「中印恢復直航」一度成為熱話,不過,卻意外地再度點燃「K簽證」話題討論,並被迅速冷卻。
靛藍航空昨天公布加爾各答-廣州航班更多細節,包括單程票價14,998印度盧比(折合約1315港元)起,目前開放預訂。印度《經濟時報》引述消息透露,印度航空(Air of India)也正準備恢復印度首都新德里直飛廣州的航線。
現可預訂 印媒稱印度航空亦籌恢復
印使館冀促印中關係正常化
中印客運航班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暫停,兩國僅保留部分貨運航班。疫情前,約三成中印直飛航班由靛藍航空、印度航空執行,另外七成由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國航空、山東航空執行。國內主要航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昆明。印度有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
印度駐華大使館周四晚發文稱,印中雙方目前已達成共識,印中兩國間連接指定通航點的直飛航線,於2025年10月底前恢復;具體實施需以兩國指定航空公司的商業決策為準。印度使館指出,恢復直航作為推動兩國關係逐步正常化舉措的一部分,兩國民航主管部門達成的共識,將進一步促進印中民間交往,為雙邊交流逐步正常化發揮積極作用。
面對中印民間交流加速,被認為利好印度人才來華的「K簽證」,再因直航而被輿論放大,甚至陰謀論。
K簽證旨吸外國人才 毋須工作邀約
所謂「K簽證」,是中國政府宣布10月1日起實施經國務院修改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在普通簽證類別,新增「K字簽證,發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國家移民局表示,「K簽證」簽發給從境內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STEM學科)領域專業畢業並獲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學士學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機構從事相關專業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
比起其他普通簽證,「K簽證」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方面擁有更多便利。持「K簽證」入境後可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及創業、商務等活動。「K簽證」僅對年齡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經歷有特定要求,不要求國內有聘用或邀請單位。
國務院在8月中公布新修改的條例,但「K簽證」話題上周才在內地社交平台成為風暴式話題。事件源於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9日宣布大幅提高H1B簽證申請費至10萬美元。印度媒體報道,印度人佔據H1B類簽證七成以上比例,將受重大影響,有關媒體並詳細介紹中國「K簽」及同美國H1B簽證對比。印媒的報道被《環球時報》等國內媒體轉載後引發關注,話題持續發酵。
內地反對「K簽證」聲音主要是質疑在當下青年失業率高企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捨近求遠」從外國引進人才。另一個讓「K簽證」連續多天上熱搜的原因,是基於不少人歧視印度人、認為「印度人熱中移民」,以及近年中印關係惡化、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升溫。
儘管「K簽證」尚未發出,不過網民翻查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數據,發現今年截至4月中國向印度公民批出簽證8.5萬份,到了9月這個數字升至26.5萬份,據此認為國家為了推進「科技強國」戰略,正加快引入印度人才。
而官方此前亦曾解釋,推出「K簽證」是基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國策,中國發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參與,中國發展也為世界人才提供機遇。
網民憂大批印度人獲K簽證 斥不顧失業率
官媒關評論 網民轉戰自媒體留言區
相關討論日趨激烈,話題相繼在社交平台遭到審查。央視等官媒報道「K簽證」相關新聞時,也選擇關閉評論區。相比之下,在一些地方媒體或自媒體的帖文下方,網民討論相當熱烈,清一色表達對「K簽」的反對。
部分官媒為新政策辯護。「人民日報評論」批評網絡觀點是「無稽之談」、「視野過於狹隘」,強調吸引的是青年才俊而非「低素質勞動力」,而且不能將「K簽證」同移民畫等號,又表示中國有足夠能力和信心應對,「不能因噎廢食」。《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撰文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就設置「K簽證」的目的、將如何執行它、對該簽證啟動後實際效果的初步評估,向公眾做一些說明,以安人心,以正視聽。
目前正值整治網絡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的「清朗行動」,無論是「K簽證」還是「中印直航」,昨都在各大熱搜榜前十現身。
(熱搜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