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高中中史增「中共成立」「新時代」課題 歷史科香港史不再獨立成章 擬2027年推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教育局昨日公布框架調整,部分內容將調動刪減,如「文革」不再是中史科獨立課題、香港史亦不再在歷史科獨立成章。同時,兩科同增中國近代史篇幅,中史科新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課題,歷史科加入「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作學習要點。教育局稱「優化」是讓課程「與時並進」、培養學生具備愛國精神。新框架擬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推行,2030年起中學文憑試適用。
教育局昨日致函全港中學,公布兩科更新課程框架,中史科必修部分繼續分甲、乙兩部,甲部「中國古代史」涵蓋上古至清朝中葉,乙部「中國近現代史」則承接甲部,由清朝談至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革再非獨立課題 框架未提外蒙、西藏事件
歷史科設3個單元,包括「現代世界的形成」、談及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戰爭與和平」,以及「中國與世界」,後者涉獵共產黨創建到中國成立、發展等。
比對新舊課程框架,中史科近代史新增課題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學生概括認識共產黨成立背景、意義,以及港澳回歸進程等;同時增設「科技與文化」課題,要求學生了解不同朝代、其科技與文化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在中史科舊框架屬獨立課題,在新框架不復再,篇幅被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發展」課題討論。部分舊有內容如秦漢時期「王莽篡漢」、民初「外蒙事件」及「西藏事件」等,新框架未有提及。
歷史科增要求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歷史科同增中國史篇幅,要求學生認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如何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同時,香港史不再成獨立單元,改為併入「中國與世界」單元討論。
教育局在通函表示,兩科課程2009年實施至今已超過16年,有必要檢視和更新,提到有業界指出中史科過於側重政治史,歷史科亦有內容重疊且欠連貫。
「育愛國人才」 教局:業界指中史傾斜政治史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思嫺昨日於專欄「局中人語」表示,更新後中史科將強調學生全面均衡認識中國古今發展,歷史科則旨在加強世界史和國家史的連繫,期望兩科互補,共同培養「具備愛國精神、中華文化素養和廣闊世界觀的人才」。
教師讚增科文單元 劉智鵬:無阻識港史
聖士提反堂中學中史科主任徐曉琦認為,更新中史科理順了中國發展歷史脈絡,提到框架加入「舊石器」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部分,令課程更「有始有終」。他另欣賞框架加入科技和文化單元,認為內容更有趣。談到部分內容被刪減,他認為課時有限,內容有取捨屬合理,但相信教師不會因而忽視重要的歷史部分,舉例文革縱使不再設獨立課題,「老師都唔可能唔教」。
教聯會副會長、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過去課程着重培養學生知識,忽視學生品德教育,認為新課程能補足。他稱諸如文革的歷史事件,亦只是國家探索發展的其中環節,過分放大某事件只會令學習片面,認為新課程夠宏觀。
考評局歷史科委員會前主席兼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則相信,就算歷史科不再為香港史設獨立單元,亦無阻學生認識香港史,稱公民科已覆蓋大量香港發展、且屬必修。他不認同更新後的歷史科與中史科多重複,稱兩者切入點不同,就算是同一段歷史、同一地域,引伸意義亦不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歷史科重設選修 中史科選修單元6變3 (2025-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