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楊德強:辦全運爭分秒 冀主場利佳績 承辦賽項港澳優先 考慮場地、經驗、競爭力

發佈於

【明報專訊】粵港澳全運會開鑼尚餘個多月,香港將於6個場地舉辦8個競賽項目。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在上任將近兩年時接受本報專訪,總結籌辦全運「爭分奪秒」,以至如何應對惡劣天氣,並期望香港這次相隔16年再辦大型綜合運動會,主場之利助香港運動員爭佳績,在金牌等獎牌數目取得突破。

明報記者 余瑋

統籌辦同事20變300 分工講究

全運會香港賽區將辦劍擊、七人欖球、場地單車、高爾夫球、三項鐵人、沙灘排球、手球(男子)及籃球(男子U22)競賽項目,過去兩個月已分批售票。前年10月履新的全運會統籌辦主任楊德強表示,有別任職體育專員時多負責長遠體育政策和大型基建項目皆需時才見成效,今次籌辦全運要「爭分奪秒」。他說,統籌辦最初只有20名同事,經招聘及借調公務員後,現約300人的團隊分成14小隊,並已招募培訓約1.6萬名義工,政府跨部門合作亦屬挑戰,「以往香港多辦體育單項賽事,上次綜合運動會已是2009年東亞運動會,且全運在運動員數目、比賽安排要求更高。我上任第一天已跟同事說,雖然有兩年,但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確保團隊分工妥當」。

三地緊密聯繫 更了解粵澳部門

楊說,政府申辦全運有兩大目的,一是希望透過綜合運動會推動香港體育發展,二是促進與大灣區各市合作,「今屆全運不是各有各做,比賽安排等很多工作在過去兩年均需與粵港澳各部門緊密聯繫。以往訓練和比賽在大灣區有很多交流,這次3地辦賽確實加深了解廣東和澳門有關部門的工作方式」。他認為港隊近年屢創佳績,加上今次有主場之利,預計港隊代表團人數將創新高,「希望主場觀眾打氣下,支持香港運動員爭取突破成績。港隊歷來全運單屆最多都是兩面金牌,我希望今屆有突破」。

2021年8月落實粵港澳合辦全運,國家體育總局指引「廣東為主、港澳優先」,楊德強稱香港和澳門先選承辦項目再編排場地,如啟德體藝館先舉行手球再辦劍擊,餘下項目由有主辦兩屆全運經驗的廣東負責,「我們選擇項目基於3個條件,第一有適合場地、第二有辦賽經驗、第三港隊在該項目有競爭力,結果收窄範圍至8項」。

館細難辦泳賽 風勢不利滑浪風帆

他說理解港人想現場看何詩蓓游泳比賽,但考慮到本地場館較細,難跟廣州或深圳比較,而起初亦研究過在維港辦滑浪風帆賽,但去年11月有內地專家特意來港看水流和風速等,結論是該月風勢不穩,不太適合辦賽,若在離維港較遠海岸亦較難推動觀眾到場,最終選址汕尾。

今年多個風暴襲港,楊稱以往全運多於9月舉行,今屆於11月辦賽,其實已考慮避開風季,「雖然去年11月都有兩次掛3號風球,不過每個比賽項目規則都有後備方案。天文台亦是全運香港賽區督導委員會成員,一直提供意見」。

避風季遲兩月辦 有後備方案

香港過去一年先後完成8個項目及兩項跨境賽事的測試賽,此前亦完成保齡球群眾項目及殘特奧會輪椅舞蹈大眾項目,楊德強稱過程中演練接待近百名運動員等工作,其中9月初輪椅舞蹈項目時正掛3號風球,完賽後當晚更轉掛8號風球,間接累積經驗,翌日安排車輛接載內地和澳門運動員往機場或其他關口離港,「讓我們做好熱身準備全運」。

(邁向十五全運 倒數36天)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8賽項賣1/4票 「花劍雙雄」出賽日售罄 (2025-10-04)

明年二度退休 「壁球元老」擬周遊列國參賽 (2025-10-04)

老友打賭 楊德強復刻40年前長髮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