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招國偉:公營房屋供應量與質產生變化

發佈於

【明報文章】政府於每一個季度,均會公布「公營房屋預測建屋量」資料,預料未來5年房委會及房協興建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而剛在9月公布了新資料,在量與質方面都有變化,值得留意。

在過去公營房屋供應短缺之下,經常都會聽見「頭輕尾重」情况,即在《長遠房屋策略》的10年延展建屋計劃中,首5年的供應往往是落後的,要靠後5年期追回不足的供應。但《長策》自2014年公布起,「頭輕尾重」問題未有發生根本改變,後5年的追趕仍然是不足夠,也不達標。不過,於今季公布的建屋量中,留意到2026/27至2030/31年度的5年期間,公營房屋供應總計近17萬個單位,數目在未計算簡約公屋之下,平均每年達到近3.4萬個單位。若按《長策》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30.8萬個單位、平均每年3萬個單位計算,在既達標的同時,甚至做到超標;當中於2029/30年度裏,公營房屋建成量更多達4萬個單位。若比對10年前,即2019/20年度的時候,公營房屋建成量只約2萬個單位,超出了一倍之多,數字的確亮麗。

公營房屋建成量大增 出售房屋比重漸高

「頭輕尾重」的「量」問題得到緩解,對於公屋輪候,自然有重大幫助。從「量」走向「質」,公營房屋的組成本質產生了變化,逐步增加了出售房屋的比重。在房委會5年期的建成量中,出租公屋及綠置居共有10.5萬個單位(見圖),佔整體大約七成,資助出售房屋則佔約三成;但出租公屋/綠置居的比例,由2026/27年度的82%,下降至2030/31年度的57%,這未扣除部分項目由出租公屋撥作「綠置居」出售的數量。相反,同期資助出售房屋佔比由18%增加至43%,這正回應了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於《長策》中後期建成的項目,逐步調整公屋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由「七比三」調整至「六比四」。

再看房協的情况:於未來5年的項目中,出租單位有5000個,佔大約三成,而資助出售單位則達到1萬個,佔約七成;其中於2026/27年度,資助出售房屋的建成量佔整體達八成,房協在提供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更高。

未來房屋供應的目標,有條件轉向提供更多自置居所的機會。因此在今年施政報告裏,政府提出豐富置業階梯、推出多項自置居所的措施,也是不無原因的。

作者是公屋聯會總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招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