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港受惠人幣國際化 有空間拓固定收益

【明報專訊】證監會與金管局上周四(25日)聯合發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就固定收益及貨幣的發行、流動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新一代基建提出措施。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美國股市成交為港股成交10多倍,本港於全球貨幣交易(外匯交易)的成交額排名佔據第四位;但固定收益方面的成交,美國約為香港的200倍。他補充,對比起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作為城市的香港並非「做得不好」。成交不振因本港沒有主權貨幣,他認為本港於固定收益方面,需要一個主要資產去支持。
葉志衡說:「(固定收益成交差距大)因為我們本身沒有一個主權貨幣,任何主要固定收益市場(都有其主要產品),如美國有美國國債、英國則有國債Gilt,以及日本有國債JGB,而本港現已成為離岸人民幣(CNH)貨幣交易及相關固定收益的樞紐,在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本港於固定收益將為重要環節(仍有發展空間)。」他續稱,金管局負責發債方面,證監會可協助許多與交易相關的配套。
路線圖提出4個支柱、10項措施,當中包括證監會與港交所(0388)正和內地當局合作於本港推離岸國債期貨,另亦提到要推動發展由市場成立和營運的電子交易平台,涵蓋固定收益、貨幣及回購交易。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證監:RWA代幣化股票 交易存限制 效率遜傳統交易所 難配合高頻交易 (2025-10-02)
研未經許可虛擬資產活動納監管 (2025-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