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證監:RWA代幣化股票 交易存限制 效率遜傳統交易所 難配合高頻交易

發佈於

【明報專訊】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近日成市場熱話,本港虛擬資產業界也摩拳擦掌,冀推出相關產品吸客兼吸金。不過證監會主管虛擬資產交易的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現時市面上的RWA代幣化產品主要與固定收益產品(例如貨幣市場基金)相關,若要應用於證券交易、結算,以區塊鏈技術的時延,相對傳統交易所交易、結算系統的高效率並無優勢,難以配合高頻交易,看來暫時「不適合作股票交易」。不過他也表示,若有業界希望發展證券RWA代幣化產品,當局亦歡迎提出具體建議討論。

明報記者 楊括、江陵凱

葉志衡分析,從監管者角度看,虛擬資產大致可分為三類,即法幣穩定幣、比特幣等原生加密貨幣,以及RWA。他指自己較傾向使用代幣化證券理解RWA概念,因現時法律中並無定義何為RWA。基於此種定義,他認為監管相關資產相對簡單,因當局會根據「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思路,視產品性質作監管。例如集體投資計劃(CIS)、面向公衆發售的證券、面向專業投資者發售的產品,現行監管框架已可分類處理(見表)。

RWA不是令賣不出的東西可賣出

對於RWA發展現狀,葉志衡引述公開數據指出,RWA佔全球數字資產管理規模(AUM)不足1%,成交更遠低於1%,市場關注度似不成比例。同時他也點出,RWA不是令一些本來無法在市場上賣出的東西,「因為RWA了就可以賣得出」。至於其他兩類虛產,葉志衡表示,法幣穩定幣最簡單,因金管局已公布相關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並詳細列出相關的發行、要約等問題。有關比特幣等原生加密貨幣,他指今年2月當局已推出「A-S-P-I-Re」監管路線圖,相信可助市場了解當局對虛產的監管思路。

上月《施政報告》中提出,證監會透過引入自動化匯報和數據監測工具,構建香港數字資產的風險防線。 葉志衡指出,網絡上黑客攻擊等風險防不勝防,因此託管(Custody)尤其重要,這也是證監持續致力於用各種科技手段分析、監測相關風險的原因。他還表示,當局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並指本港的金融體制與區塊鏈的區別在於分別採用「帳戶體制」與「錢包體制」,前者指用家開立戶口時需提供繁多文件予機構完成了解客戶(KYC)、反洗錢(AML)等手續,但「先難後易」,之後的交易等事項可較順暢;後者則等於人人均可使用錢包,後續反洗錢風險較難掌控。

證監現50人高度參與虛產監管

此外,本港虛擬資產行業漸趨繁盛,監管機構的相關徵才需求也在擴大。去年2月獲委現職的葉志衡表示,其部門約有300位同事,其中50人正在高度參與虛產監管事項,職責包括發牌、AML等,笑言已是「全民皆兵」,未來會從聘請外援和培養現有人才兩方面着手,以提升工作成效。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研未經許可虛擬資產活動納監管 (2025-10-02)

港受惠人幣國際化 有空間拓固定收益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