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私營物業投資半年跌9% 影響GDP增長不利消費

【明報專訊】本港地產開發和投資萎縮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產出,組成本地生產總值(GDP)項目之一的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當中,私營部門樓宇及建造投資上半年錄810億元,按年跌9.4%,低於仍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2023年同期;半年計若撇除2019年下半年至2022年下半年、即社會運動及疫情時期,更是2013年上半年以來低位(見圖2)。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助理教授沈建富估計,去年地產市場放緩,對經濟增長拖累1至1.5個百分點。
地產市場放緩不只影響直接經濟產出,對私人消費、專業服務也有間接影響。沈建富表示,樓價下跌帶來負財富效應打擊私人消費,估計拖低去年GDP增幅1.6個百分點,加上對地產相關法律、中介等服務需求減少、物業相關貸款下降等因素,估計拖累GDP增長約0.1個百分點。私人樓宇建造佔本港GDP比重亦萎縮,沈建富稱相對2018年佔GDP比重6.59%,至去年已降至5.56%,但在公共樓宇建造比例提升下,帶動整體樓宇建造在GDP的比例維持約10%。
學者:金融業帶動乘數效應遜地產業
截至上半年低,本港仍有2.7萬個住宅貨尾單位,按年增8000個。高庫存影響發展商新開發項目,據利嘉閣數據,去年私人住宅動工量5030伙,為有紀錄以來的23年新低,今年首7個月動工量則為2874伙,按年再跌37%(見圖3)。沈建富稱,目前市場對買樓熱情不高,或要較長時間才能減少庫存,現時起計或再需至少20個月才能降至較健康水平。
對於金融行業增長能否彌補地產收縮,沈建富稱金融業佔去年GDP約25%,估計推動去年GDP增長4.6個百分點,今年行業繼續增長下,數據上可以彌補地產的缺口,但金融業就業人口較少,帶動乘數效應不及地產行業。統計處數據顯示今6月至8月建造業和地產就業人數合共50.78萬,相對金融保險則為27.33萬人。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港物業發展貸款連跌11季 6年新低 業界:住宅庫存多商廈空置率高 經濟復蘇始有轉機 (2025-09-29)
有中小發展商受壓 銀行放貸轉趨審慎 (2025-09-29)
商業房產拖累 銀行撥備料未完 (2025-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