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倡大學城准院校共享設施 互通學分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加速建設「北都大學城」,成立工作組以研究大學城發展模式。外界過去擔心大學城會以「𠝹豆腐分餅仔」形式發展,本身專長比較政策研究的恒生大學副校長莫家豪理解上述憂慮,建議當局參考內地做法,包括劃分大學城用地予院校共用,容許各院校學生共享教學設施,甚至互通學分,相信能提升發展效益。
提深圳例 「飯堂效益都更高」
莫家豪以深圳大學城做例子,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亦有進駐。據他了解,三校學生可共享城內飯堂、圖書館等設施,部分學分可互通,「你現在搞個飯堂都不容易、怕無人來吃,但如果共用、多些學生來吃,飯堂效益都會更高」。他不擔心實行有難度,舉例互通學分,「現在學生去完交流回來,我們都承認他的學分,為何同一校區我們反而不認呢?其實只是簽個agreement(協議)」。
對於報告提出洪水橋用地可發展高端專業服務和職業專才培訓、牛潭尾則發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等,莫家豪說本港人口老化,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尤其值得支持。他提醒當局,儘管早前有詢問學界是否想參與大學城,但就如何發展、發展什麼領域,當局應更仔細諮詢,「一來你(政府)不可以強迫它(院校),二來發展都要給予誘因,問它需要發展些什麼」。
倡詳細諮詢學界 吸海外校
他續建議,當局和院校在發展大學城時,除投資基建,亦可吸引海外院校到大學城設校區,與本地院校合辦課程,尤其是人文和科技結合、工程管理人才等,相信可加強國際化。
另外,教育局長蔡若蓮早前稱對開設「國際版」中學文憑試(DSE)持開放態度,包括研究發展電子應考系統。莫家豪擔心電子平台或有試題泄漏風險,認為倘想增加DSE認受,開設境外考場更可行,指DSE現時已有內地「與考試場」,認為當局可研究逐步拓展試場到東南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今年陸澳台新生佔26% 恒大倡吸東盟帶路學生 (2025-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