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遺祝:社企無償助立遺囑 摯親捐遺產延續大愛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業務興起,政府鼓勵立「平安三寶」(持久授權書、預設醫療指示及遺囑)。有一班港人未及老年,已早早規劃身後財產,捐款行善。本欄目與社企「遺善最樂」合作,取名「遺囑」諧音,透過各不相同的遺善故事,反轉忌諱作平常。美國暢銷書Die with Zero呼籲人離世前發揮金錢最大效用。「遺善最樂」已為願意在遺囑中捐出部分財產的人免費立遺囑4年。健康時、快樂時,透過律師見證將願望寫下,可會讓自己和家人安慰,親眼見證財富的意義?

【遺善檔案】

人物:謝家三姊妹——Jo、Jovy和Mimi

緣起:三妹Mimi確診漸凍症

捐款機構:惜食堂、香港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

【平安百科】平安紙和遺囑有分別 嗎?

「遺囑」是正式法律用語,「平安紙」是坊間俗稱,只要根據法律要求訂立,便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立囑人可自行訂立遺囑,但由律師辦理最穩妥。律師可以因應你的財務及家庭狀况提供最適切建議,按照法律要求草擬遺囑,安排見證及簽署,減低日後爭議風險。

緣起:漸凍症妹妹生前願望

立遺囑(又稱平安紙),對大姊Jo和二姊Jovy,是可以在咖啡店侃侃而談的一件事,稀鬆平常。1960年代生的她們,以及兩年前因病去世的三妹Mimi,40、50多歲時提早退休,本來對身後事毫不避忌。Mimi向來規劃有素,所患漸凍症亦是會看到盡頭的病;2022年前後,三人思慮良多,先後找到遺善最樂創辦人黎曉洋(Ryanne)各自訂下一份合乎法律規格的遺囑。Mimi向來喜歡烹飪和照顧人,而Jovy因為妹妹捐款給食物援助機構的關係,到該機構工場做義工,如同重遇Mimi,十分感動。捐錢幫助人,姊妹三人也得到回饋。

透過遺善最樂免費訂立遺囑,有「三部曲」。首先,提交網上申請表格;申請被接納後,在約70間合作慈善機構中選擇一間,捐款最少2000港元。第二,填寫「遺囑意願表格」,並與律師進行一對一電話諮詢。除了分配遺產給親友,必須在約70間合作慈善機構選擇一間,捐款遺產總值不少於8000元。最後,等待律師草擬遺囑,然後約見律師,在律師見證下簽署遺囑。當中不需支付遺善最樂律師費;換句話說,只要你願意向遺善最樂的合作慈善機構捐助最少10000元,立遺囑便不用花錢。(註1)

現在對謝家三姊妹來說,雖然遺囑涉及執行人,但整體過程無大阻滯。被問及為什麼連生果金都未合資格領,已妥善安排身後財產,不怕壞意頭、不吉利?她們反問「何樂不為」。年屆不足三十的記者冒一額汗,三名中產女子比自己更前衛。

受妹妹啟發 立遺囑要趁早

「是什麼觸發你們着手立遺囑?」記者問。

Jo回答,契機是妹妹的病情。她是「紅十字之友」,幾年前在收到遺善最樂講座的資訊前,因為Mimi病情的關係,她受啟發並打算找律師樓立遺囑,「要早點安排,如果沒有寫清楚,錢不一定會想當然地如願分配」。之所以第一步便想找律師服務,Jovy說是因為「香港好多人立平安紙,未必可以有效執行」。Jo與Jovy一同聽畢講座後,提議找Ryanne訂下遺囑,「其實有沒有這些服務(免費立遺囑)都應該要做,因為我們已經在社會中得到這麼多」。

「確診漸凍症後,她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好自然會做些準備,包括喪禮,所有事情的先後次序都有了。」Jovy憶述。Mimi是三姊妹中最先向律師了解立遺囑的一個。她在2021年確診,隨後從頭部開始逐步失去控制身體的能力,在2022年透過遺善最樂立遺囑時,她需要透過打字和寫字溝通,表達意願。為她立遺囑的Ryanne說,法律上有清晰定義要求立囑人神志清晰,Mimi當時符合條件。Jo補充,:「(Mimi)好後期才坐輪椅,立遺囑時還未坐,她的衰退是從上到下,先是講不到說話、條頸沒力、呼吸困難……」2023年Mimi去世。「是幸運的,再遲一點可能打字會有困難……都不是那麼straightforward(簡單了當),Mimi當時的狀况可能未必有機會再改,要想得一清二楚。」Jovy說。

無私「美女廚師」

「Mimi是個怎樣的人?」記者又問。

Mimi是個「美女廚師」,Jovy搶答。Jo補充,「她剛提早退休,未確診漸凍症時,有段時間做過私房菜,造詣好鬼高,好專業」。從市場營銷主管工作退休後,Mimi最喜歡做的事,是宴請親朋好友到家中聚會,Jovy說她會「煮九大簋,好長的花膠,好大的鮑魚,好辛苦整好多日」,兩個姊姊反而被妹妹照顧,「每次見到她,她會說『啊整支果汁畀你飲』」。

她是高䠷又玲瓏的女子,小時候卻比兩個姊姊矮一個頭。Jo說:「她最喜歡落街買嘢食。」家住西營盤的謝家,樓下是水街包羅萬有的士多。Jovy笑指:「她不夠高按電梯,要我們幫她去買……我們那時候好似話要收她一毫子才帶她搭𨋢,好衰㗎!」

姊妹仨的爸爸和媽媽,分別在她們20多歲和近40歲時上天堂,正好是三人事業拚搏一輪過後,重歸親密的時機。Jo說Mimi擔起媽媽的角色,Jovy想起Mimi在家庭聚會炮製的「超大隻的蟹」,仍然興奮。製作美食之餘,Mimi到惜食堂的食物工場做義工,在沒冷氣的廚房內切菜或裝飯。或是美食和照顧別人貫穿Mimi的一生,她指定遺囑中部分款項要捐給惜食堂。惜食堂告訴記者,兩年前開始有市民接觸,期望透過遺產的方式捐助,去年至今個案超過20個。同仁包括廚師,知悉Mimi曾為機構義工,以及她和家人的想法後,「感受完全不一樣,覺得我們的工作更加要做好些,真的有個託付,責任大許多」。據職員了解,一般義工如Mimi,通常到工場會幫忙篩選瓜菜、削皮、切粒,再入盒,每日為成千上萬的受眾服務。

到同一社企做義工 「好似再次見到我細妹」

「立遺囑和捐款後,生活有沒有改變?」記者再問。

Mimi除了捐助惜食堂,亦捐給香港紅十字會;Jo和Jovy則分別捐給無國界醫生和香港紅十字會。她們仨沒有討論過遺產分配的內容,但有討論要找誰當執行人——要能信任且年紀不能太大;立遺囑的次序如年齡順序一樣。Jovy形容感覺是「終於處理了一件事,可以擺埋一邊,去做其他事吧」。

Jovy後來到惜食堂做義工,「覺得好似再次見到我細妹一樣,I’m still linking up with her(我仍與她同在)」。她續指:「我好肯定她很開心把錢捐出來,她也有分配給我們的小孩,但真心講給孩子的錢,不論10萬還是12萬,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心意,不會令他們less respect Mimi,倒不如做自己想做的……當然不能跟李嘉誠什麼醫學中心比較,但亦是留下legacy。」Jo就說:「如果有父母在遺囑中,分配多餘的錢給社會,子女可能會跟隨。」

有否期望受助機構做到什麼?兩人說信任機構,支持它們繼續做本身在做的事。Jo表示捐錢心態可能隨時間改變,但她們支持的是願景,非單個活動,「你問我,現在當然想它幫加沙啦,但到我離開人世的時候,不知道世界變成怎樣」。Jovy則建議年輕人考慮立遺囑,「可能後生腦筋最fit的時候做最好,你想事情的角度會闊些,到我們這個年紀,已經有些盲點和固執」。

自2022年謝家姊妹先後立囑捐助以來,香港紅十字會要到上月籌辦舞台劇,邀請她們出席,同仁方才與Jo及Jovy見面,熱切分享會方工作。「最初收到這樣的個案時,是有少少唔知點算的……任何一個金額對我們意義都重大,講得白一點:是有多信任你,才會願意過世後仍願意捐給你?」早在遺善最樂成立前幾年,香港紅十字會已接受遺產捐贈,並在遺善最樂2021年成立後加入為合作機構,至今一共累積遺產捐贈個案約100個,見證市民態度從避忌走向開放。

遺善最樂的服務使用者中,女性佔近四分之三。前衛的Jovy認為,政府宣傳「平安三寶」應該要多一寶:器官捐贈。Jo把她從理想中拉回來,「這個比捐遺產更要困難啊!」不過再難也好,社會觀念已有進步。目前透過遺善最樂立遺囑,申請到完成簽署需時約4個月。Jo說不錯:「代表香港人願意將自己賺到的財富,跟別人分享。」

註1:以上服務受條款和細則所限,捐贈金額的要求亦有可能調整,詳情請留意遺善最樂於網站 ForeverGift.hk公布的最新消息。

文˙ 梁景鴻

{ 漫畫 } 高文灝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