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駐京周記:黃金周拼假錯峰 遊玩重品質

【明報專訊】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將至,今年雙節假期疊加,超長的8天假期(10月1至8日),成為點燃假期消費的催化劑。從近期內地政府部門和傳媒的宣傳口徑來看,「情緒價值、時間效率、性價比」成為今年影響黃金周遊客決策的三大核心要素,出行偏好將從近年形成熱潮的「打卡式觀光」,加速轉向「沉浸式體驗」。
打開朋友圈,許多準備出遊的朋友,討論熱點是「拼假錯峰」,既為了避免出遊擁堵,也可以省錢。途牛報告顯示,「請3休12」(10月9至11日請假3天,連休12天)是最受歡迎的拼假方案;超三成上班族選擇錯峰出行,這種方式可節省最高40%的旅行成本。
旅客們熱捧「錯峰」多數提前出發,有關做法令今年國慶出行明顯前移,可能也導致人潮提前擁擠。同程數據顯示,9月29日從北京等大城市出發的熱門車次車票在開售1小時內即告售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城際高鐵也一票難求。
在旅行的同時,遊客更熱中深度體驗當地地域特色消費,住宿、餐飲、景區以及休閒娛樂等多場景疊加的套餐備受歡迎,預訂熱度按年增長超過20%。途牛旅遊網副總裁齊春光對環球網表示,現在遊客更追求情緒價值與品價比,熱中高品質的深度遊玩體驗,願意為情緒價值買單。同時,減少在路途和非必要項目上的時間和花費,將更多精力和預算用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及體驗上。在此趨勢下,自駕遊、自由行、高鐵遊等成為遊客首選。雙節假期,這類產品預訂量均按年增長一倍以上。
文旅預訂增73% 「00」後成主流
美團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2025年中秋國慶文旅預訂按年增速達73%,「00後」遊客佔比達62%;同程數據顯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展覽去旅行、跟着賽事去旅行等趨勢繼續,熱門活動場館周邊的酒店、景點等搜索量按年增加1.5倍。
根據6%的正常增速預測,今年國慶假期國內出遊人次將達8億以上,旅遊收入預計突破7500億元人民幣。全國國慶文化和旅遊消費月昨日啟動,直至10月下旬,各地將舉辦超過2.9萬場文旅消費活動,發放超4.8億元消費補貼。
駐京記者 王佩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