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兩因素致樺加沙風力遜山竹「避一劫」 岑智明:靠近時偏西走 港避風力核心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樺加沙」昨早最接近本港時,在本港以南約120公里掠過,是1946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10號風球;當時樺加沙的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較2018年「山竹」的175公里更高。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分析,由於樺加沙靠近本港時採較偏西方向移動,令本港避開風力最大的核心部分,故風力及風暴潮均較2018年的山竹為弱。
1946年以來距港最遠10號波
倘偏北移動「後果不堪設想」
樺加沙昨午逐漸遠離本港,岑智明於社交媒體發文稱「香港又避過一劫」。他接受本報訪問時分析指出,有兩大因素令香港避過一劫,一是樺加沙靠近香港時採取較偏西方向移動,最接近本港距離約120公里;其次,本港位於風暴的「核心外圍」,因此風力不及山竹襲港時。他說,若樺加沙掠過本港時採取偏北路線移動,與本港距離會減至數十公里,破壞力將較山竹更強,「後果不堪設想」。
天文台昨發表《天氣隨筆》,亦指樺加沙在香港以南掠過時採略為偏西路徑,其眼壁最大風力的區域與香港擦身而過,沒有出現最壞情况,否則破壞程度可能更嚴重。天文台指出,樺加沙吹襲期間,本港多處地區受暴風至颶風影響,整體風力與2017年「天鴿」、2023年「蘇拉」及今年的「韋帕」相若,但較2018年「山竹」弱。
樺加沙在進入南海後結構仍完整、環流相當廣闊及風眼渾圓清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約每小時230公里,是2025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最強熱帶氣旋,亦是天文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第二強的熱帶氣旋,與2023年「蘇拉」和2024年「摩羯」並列。
天文台於昨日凌晨2時40分發出10號颶風信號,是繼颱風「韋帕」後今年第二度發出10號波,平了1964年一年兩發10號信號的紀錄。隨着樺加沙遠離本港,天文台昨午1時20分改發8號波,並於晚上8時20分改發3號強風信號,天文台預料至少維持至今早7時。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越堤浪威脅增 臨海設施不勝防 浪打酒店船撞岸 林超英:宜檢討緩解措施「防線內移」 (2025-09-25)
浪淹將軍澳海濱長廊 餐廳料損失400萬停業一月 (2025-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