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自療」高血壓20多年 驚悉腎功能剩一成

【明報專訊】高血壓和腎衰竭「互相傷害」,高血壓破壞腎臟血管;腎臟受損令身體多餘水分和鹽分排不走,導致血壓變得更高。這就形成惡性循環:血壓愈高,腎愈壞;腎愈壞,血壓更高。
姓陳病人一坐下來便說:「梁醫生!藥房老黃非要我來找你不可,其實我真的沒事!」
「沒事為什麼要來呢?黃老闆搞邊科?」我笑着問。
「哈,不知老黃搞邊科,他說你是老人科,硬要我來。」陳先生笑嘻嘻回答。
血壓微高不就診 自己配藥服
其實老陳不算是耆老,他今年63歲,因未退休,天天仍工作。他與老黃從事藥物代理和銷售數十年。他說自己向來健康,無慢性疾病。雖然45歲開始發現有輕微血壓高,但自恃在藥業界多年,對藥物有一定程度認識,又常與同行互換心得和資訊,就索性自己配藥。多年以來一直服用自己開的降血壓藥,從來沒有為血壓高而看醫生。
「我好乖,日日都有食血壓藥。自己醫自己20多年。我已經『登陸』,仍然日日跑數,你說我fit嗎?」老陳沾沾自喜地說。
他說,3個多月前心血來潮,跑去化驗所做血液測試,並找相熟街坊醫生看報告。醫生竟說他有些指標不太好,需要跟進,但他自覺無大礙,不想理會。老黃卻不同意,極力主張他來見見老人科醫生,於是他帶同報告來找我。
老陳掏出泛微黃的化驗單,然後說:「梁醫生,我在這行打滾多年,對report都算識少少,只是這幾格的數字略高,其餘都正常,對嗎?」
肌酸酐爆表 腎枯萎如風乾核桃
接過報告細看,我不禁直叫起來:「陳先生,你的驗血報告不太正常!腎功能指數肌酸酐(creatinine)升上600mmol/L(成年男性正常值:80至115mmol/L)。數據已爆表!你的腎已亮了紅燈,快要罷工,已是腎衰竭!」
「吓,醫生,不要開玩笑!我從來都不覺腎臟有不適。」老陳一臉難以置信。
我斬釘截鐵地說:「沒說笑!這報告已近4個月前,現在情况可能更差。建議你今日再做檢查,抽血驗各種腎功能指數,留小便驗腎臟機能,超聲波及造影檢查腎臟及前列腺。」
老陳乖乖一一照辦,3天後報告出爐,超聲波畫面令人怵目驚心。原本像豆莢般飽滿的腎臟,竟枯萎像風乾核桃!肌酸酐升逾700mmol/L,血色素繼續下降,血液酸鹼度變酸,血鉀高於正常。我明確地說:「你的腎臟功能只剩下十分之一,屬末期腎病。萬一代謝性酸中毒與併發高血鉀症,你的心臟隨時驟停!你現在急需治療,最好即時入院,做腎科評估,接受降血鉀治療,然後再考慮洗腎安排。」
老陳頓時臉色發白,說:「我只是血壓高……為何搞到洗腎?」
高血壓腎衰竭互相傷害
我如實分析:「你患高血壓多年,但只是自己配藥,從來沒有定期看醫生,更沒有抽血做檢查,亦沒有調節藥物配方。你的血壓在這20多年未被好好控制。高血壓和腎衰竭是『互相傷害』的最佳負面教材。高血壓會直接破壞腎臟血管;腎臟壞了,身體多餘水分和鹽分排不出去,直接導致血壓變得更高、更難控制。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血壓愈高,腎愈壞;腎愈壞,血壓更高。
慢性腎衰竭 過程持續不可逆
所以,我們必須要從控制血壓這個環節徹底打破這個循環。想像一下,腎臟裏藏有數百萬個微小『過濾網』,我們叫『腎絲球』。這些過濾網佈滿細小血管,長期失控的高血壓,就像是一道超強水柱,年復年衝擊這些脆弱的過濾網。開始時,過濾網被衝得變厚、變硬,甚至破損(這叫腎小球硬化),慢慢就失去過濾功能。廢物排不出去,好的蛋白質卻漏走了(也就是蛋白尿)。這個破壞過程是緩慢且無聲,當你感覺到不適時,腎功能通常已經損傷大半。20年下來,相信濾網已徹底報廢。」
「所以我的貧血和疲勞,不是年紀大……而是腎臟在叫救命!那麼我現在算是『慢性腎衰竭』?」老陳顫聲問。
「正是。」我解釋說:「慢性腎衰竭(CKD),就像它的名字,是一個緩慢、持續,且通常不可逆轉的過程。你的腎臟功能在幾個月到幾年間逐漸衰退,無法有效地執行工作如:排除身體廢物和多餘水分,平衡電解質,調節血壓,以及分泌幫助造血的荷爾蒙。你的腎臟現在就像一部過度勞累的機器,已經無法正常運轉了。」
老陳仍感不惑:「梁醫生,你憑什麼知道我的腎功能還剩多少呢?」
「我們不會憑感覺猜測,而是靠幾個客觀評估指標來判斷。第一,抽血驗肌酸酐並計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這是黃金標準。肌酸酐是肌肉代謝的廢物,全靠腎臟過濾。eGFR數值能直接反映腎功能還剩多少百分比,這就像給腎功能打分數。
第二,驗尿看白蛋白。健康腎臟不會讓蛋白質漏出去。一旦在尿液中檢出過多白蛋白(尤其是微白蛋白尿),就是腎絲球受損的早期警報。
第三,超聲波造影檢查。可以看看腎臟大小、形狀有沒有萎縮或結構異常。你已完成以上的檢查。所以,我能擁有較客觀的數據來判斷你的病情。」我續解說。
末期須長期洗腎或換腎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老陳泄氣地問。
我簡單交代慢性腎衰竭的各種治療方法,如基礎的內科藥物治療、腎臟替代(俗稱洗腎)療法及腎臟移植。由於老陳的腎衰竭已到達末期階段,必須接受洗腎。無論是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或是腹膜透析(俗稱『洗肚』)都需要長期治療。所以,我建議他到公立醫院檢查及跟進。
老陳坐言起行,離開診所後,即時奔往公立醫院急症室。他留院12天,並開始腹膜透析治療。出院後兩周,老陳再次到診所找我。一坐下,他又是嘻嘻笑地說:「梁醫生,今次我算大話夾好彩。醫院說我的血鉀高到隨時猝死!我大難不死,希望能有後福吧!不過現在日日要洗肚,都幾麻煩。醫生,換腎是不是好一點?」
是的,腎臟移植是腎衰竭較為根本的治療方案。病人換上健康腎臟後,生活質素會較理想。但等待合適捐贈者需時,而且亦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我叮囑陳先生在公立醫院輪候換腎名冊上登記,誠心祝福他能盡早找到合適捐贈者。離開診所前,他認真地問了一條問題:「從此以後,我是否『冇啖好食』?」
飲食限鹽、磷、鉀 控喝水量、蛋白質
控制飲食對腎病患者是十分重要。重點不是「冇啖好食」,而是「食得聰明」。腎病患者在飲食方面要遵守以下原則:
一、嚴格限鹽:每天少於5克,幫助控制血壓和水腫
二、謹慎控鉀:避免高鉀食物如香蕉、橙子、番茄、深綠色蔬菜、菜湯等,以防心律不整
三、嚴格限磷:避免高磷食物如奶類、內臟、堅果、全穀類、可樂,保護骨骼和血管
四、適量優質蛋白:在營養師指導下,攝取足量但不過量的蛋白質(如蛋、魚、肉),減輕腎臟負擔
五、控制喝水量:根據尿量和水腫情况,嚴格遵守每日飲水限制,避免肺水腫
隨後在一個飯局,我與藥房黃老闆碰面。大家聊起老陳,他嘆氣道:「我們這行都是這樣,藥物就手!尤其是血壓藥,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種。大家怎會有定期見醫生、每半年抽血、年年做體檢的習慣啊!如今老陳的教訓,一定嚇壞不少老行家。」
是的,老陳的例子確是一個警示。除了藥業界之外,「慣犯」還有醫護,尤其是醫生。同僚常說,最怕醫同行,因為醫生往往有自己想法,不容易合作,是不聽話的病人。醫護同行較其他人有一套「自療法」,不輕易放棄己見。其實無論是經驗多豐富、學識多淵博的醫生、護士、治療師等,都應該與其他人一樣,有一名家庭醫生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梁萬福
(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