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深化改革改善民生 多措並舉發揮優勢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佈局之年。特首9月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

《施政報告》以最大篇幅闡述各項民生政策措施,體現特首所強調的「改善民生是施政的最終目標」,並在拼經濟與深化改革上交織發力,反映政府以「民生」與「經濟」為主軸的發展策略。

強化治理體系方能提升治理水平

《施政報告》將「『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強化治理體系」置於第二章的重要位置,彰顯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發展固然是硬道理,但拼經濟、惠民生的前提,是先鞏固治理根基,確保領導力貫穿各級部門。如行政長官所言,雖然部門首長一向對部門表現負上責任,但政府至今未將有關責任整體制度化。筆者歡迎他提出建立獨立於政府系統的「部門首長責任制」,獨立的調查小組可對各級的公務員進行調查,賦予公務員敍用委員會調查職能,目的之一是將「政治任命官員問責制」與公務員的行政問責更有效銜接。

「部門首長」有誰呢?常任秘書長是不是?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部門首長共有69位(不含常任秘書長),值得留意的是,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亦名列其中。加上,該委員會主席一向由退休公務員出任,有意見關注該委員會在公眾觀感上的獨立性,建議特首在落實「部門首長責任制」時,審視過往的做法,對《公務員敍用委員會條例》以及其附屬法例作出適當的修訂。

展望未來,公務員評核、擢升和薪酬調整機制要相結合,最多人倡議檢視的「自動跳薪」(增薪點)制度也不容忽視。2024年只有21人因工作表現欠佳未獲增薪,公務員事務局長也認為不理想,那還需要什麽條件深化此方面的改革?

提速北都發展不靠單一機構

整份《施政報告》貫穿「發展」主軸,「發展」一詞出現多達365次,成為最核心的關鍵詞。其中,北都作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幅員廣闊,面積和未來人口約佔香港三分之一,所需資源投資龐大。因此,筆者認同特首看法,不宜由單一法定機構統籌管理。《施政報告》提出為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一間或多間園區公司、法定或非法定專門機構,實屬務實之舉。期望政府在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盡快訂立專屬法例,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加速推進北都建設。

發揮內聯外通獨特優勢

政府多措並舉發揮獨特優勢。筆者關注到特首要求金融監管機構的發展使命更為突出。以金管局為例,其職能除了監管認可機構之外,也具備便利金融服務與產品開發的職能,具體措施包括:建立AI模型評估方法,強化金融系統安全測試;利用與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由商經局長督導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要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走出去」;律政司副司長則負責推廣香港法律服務,協同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支援內企出海所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筆者身體力行,今年5月與律政司一起倡議香港的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能協助內企出海。過去幾年,香港各項建設事業成效顯著,成績得來不易。在政府帶領下,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同創更璀璨的未來。

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界別)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簡慧敏 簡言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兆聰:美儲能高速發展 可吼EOSE (2025-09-22)

伍禮賢:中電信數字化業務料成未來增長亮點 (2025-09-22)

涂國彬:美聯儲減息正常 金價反應亦正常 (2025-09-22)

曾錚:基本面改善 新興市場債券看好 (2025-09-22)

袁國守:旅遊股長揸短炒皆宜 (2025-09-22)

《幫你格價》:股市波動 做定存分散風險 (2025-09-22)

葉創成:為家人認購25手銀債 (2025-09-22)

陳正犖:歐元料短期不減息 上試1.2 (2025-09-22)

許健生:港創科北都人才AI「四輪驅動」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