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古宅畫廊專屬導賞 中環半山靜觀藝術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高樓林立的中環,一條汽車無法駛入的幽靜小徑上,有一座近百年歷史的英式大宅——漆咸居。這座曾經歷多任主人與時代變遷的二級歷史建築,至今保留其古典建築風貌。如今畫廊進駐,將大宅轉型為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以預約形式提供藝術導賞旅程,讓每個訪客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下,沉浸於藝術與歷史的對話之中。

漆咸居位於沒有車路直達、迂迴曲折的漆咸徑上,由英國建築師John Caer Clark設計並於1927年建成,他亦是這棟建築的第一任主人。在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時光中,漆咸居的角色幾經更迭,曾在日佔時期被用作日本高官的辦公室,戰後又轉為一所名為「策文書院」的私立中學。因其完好的歷史面貌與建築價值,2018年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這座充滿故事的建築現時由魏畫廊(Wei Gallery)進駐,轉身成為一座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在盡量保留其原有建築結構與居住氛圍下,讓藝術品在這充滿生活溫度的空間中展出,拉近藝術與公眾的距離。

結合繪畫、雕塑、攝影與波斯地氈

有別於一般傳統畫廊的開放模式,漆咸居以預約制導賞團形式向公眾展示,將每次的參觀打造成一趟尊貴而專屬的藝術旅程。旅程從山腳開始,訪客毋須費力走上山,將會由高爾夫球車接送,抵達後迎賓飲品隨即奉上,讓訪客在正式進入藝術空間前放鬆身心,調整步調。隨後,導賞員帶領訪客參觀展覽,並深入講解。最近,由策展人黎穎心(Vinci)策劃的展覽「迴光浮影:記憶的邊界」,便在這獨特氛圍中展開一場關於光影、記憶與情感的探索之旅。

這是結合繪畫、雕塑、攝影與波斯地氈的群展,引導觀眾放慢腳步,透過藝術家作品尋找自己內心的風景。Vinci分享,其實這並不是最初的展覽主題,在籌備過程中她認識了一名來自伊朗的朋友,在許多人眼中步伐急促、充滿壓力的香港,這名伊朗朋友卻找到療癒感和自我認同,這讓在香港土生土長的Vinci反思:「會不會香港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發掘不到,而被忽略了?」

這疑問成為策展的轉捩點,她希望創造一個空間,讓參觀者能像她的朋友一樣,在這座城市中找到一個可以遠離繁囂、靜觀內心的角落。漆咸居這座百年古宅,本身就是一件承載時間與記憶的藝術品,其靜謐的氛圍與展覽主題不謀而合。於是,展覽不再是單純呈現作品的群展,而是化為探尋內在的旅程。

捕捉被遺忘城市風景

展覽分為6個充滿詩意的章節,開篇之作Les cavaliers du soir來自一名90多歲的法國畫家André Brasilier,畫面以柔和的粉色與藍色為主調,描繪馬匹與自然,象徵一場探索內心世界的旅程開始。細心留意,Vinci在每一幅畫作旁配上中英對照的詩句,以交織的文字與圖像,令觀眾更易於理解。

接着荷蘭攝影師馬奕修(Marcel Heijnen)的作品將視線拉回我們身處的城市。長期在香港生活的他曾出版《香港舖頭貓》,記載他在老店中與貓咪的邂逅。這次作品呈現的則是被遺忘的城市風景,透過定格散落一地的木蘭花與高樓大廈的倒影,提醒大家那些最特別、最動人的畫面,往往就隱藏在日常光影之下,等待我們發現與珍視。

波斯地氈鳥群配詩 清雅富東方美

但說到展覽核心部分,無疑是兩張珍貴的波斯地氈。Vinci經由她的伊朗朋友介紹,走進位於中環的地氈店Shah Carpet Palace。這間由家族經營了超過60年的地氈店,如同一個地氈寶庫,擁有數千張不同國家的地氈。是次借出一張名為《鳥與詩》的手工波斯地氈,來自伊朗庫姆,由工匠Qamar Ashaqi製作,已有40年歷史。地氈以Bulbul鳥群穿梭枝頭為主題,採用羊毛和絲綢編織,細緻度達到每平方吋600個結。地氈上更繡有一句波斯詩人Hafez的詩句「我曾是籠中鳥,如今只為自由而歌」,呼應鳥群象徵對自由的嚮往。Vinci表示,這張地氈風格比較少見:「大家平時看到的地氈多數是一些傳統圖案,但這幅是很清雅的,同時在上面繡上詩句,用色也很符合我們東方的審美。」

「無聲樂園」呈現對和平渴望

第二張地氈《無聲的樂園》出自地氈世家Shafeiai之手,由全絲綢製成,展現另一種極致的美學。畫面色彩繽紛,佈滿花朵、樹木與鳥群,構成一個完美和諧、沒有時間流逝的樂園。Vinci解釋,在中東地區時有紛亂的背景下,人對於和平與樂園的渴望愈發強烈,「這幅作品便表現了人對於所有美好的想像與濃縮」,是一個和平、充滿生命力的理想世界。地氈店老闆Haider Shah表示,在早期伊斯蘭藝術中,藝術家在作品中描繪動物或有生命的事物會被認為是模仿造物主,其實不太被接受,所以更顯得這張作品的難得之處。

Haider Shah續介紹,製作一張頂級的手工絲氈,從設計圖紙開始便需耗時數月,而織工要花上整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織工需要極度專注,甚至有藝術家因長期凝視地氈的微小細節而在晚年失去視力。每張手工地氈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承載着家族的傳承、工匠的靈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覽將這兩件充滿傳統與文化重量的作品,與當代繪畫、雕塑並置,也形成一場跨越時空、貫通東西的深刻對話。

展覽現場擺放書籍,以及一本讓觀眾寫下心聲的筆記本。策展團隊還將日常以手機拍下的風景,那些被忽略的珍貴時刻如地上的光影、枝頭上的雀鳥等,冲印成一張張小相片,作為禮物送給訪客。在導賞尾聲,訪客會被邀請安坐下來,細味精心挑選的茶點和中國茗茶,如西湖龍井、古樹紅茶等,並獲贈漆咸居標誌手提袋、紀念品和展覽目錄一份,為整趟藝術旅程畫上圓滿句號。

漆咸居藝術導賞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中午12:00,下午2:00、4:00 (僅限預約,周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址:中環半山漆咸徑1號

費用:$880/2小時

查詢:2656 2908 / 9064 8955(WhatsApp)

文:陳真紀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小玲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玩樂擴志]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何逸化身野兔 捕捉沙田另一面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