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敏心醫話:參觀聖十字聖保羅醫院有感

發佈於

【明報專訊】作為醫師兼老師,醫院與校園是我最樂於逗留的地方。上月在西班牙參加學術會議期間,我抽空參觀了巴塞隆拿聖十字聖保羅醫院(Recinte Modernista de Sant Pau)舊址。穿過入口處宏偉壯觀的行政大廳,眼前呈現了一組與繁花庭園相伴的建築群,是我人生初見糅合建築美學與醫療功能的現代化醫院。

藝術融入冰冷診療空間

這座始建於約1902年,歷時近30年才建成的醫院,由西班牙建築師路易士‧多梅內克‧蒙塔內爾(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操刀設計。當年他考察了歐洲及北美多家醫院,結合了德國醫學建築中嚴謹與精密的精髓,揮灑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創意,將藝術融入冰冷的診療空間,巧妙地將自然光源引入病房旁的休息區,光線穿過拱頂的彩繪玻璃如神諭般傾瀉,還有廊柱間彩色瓷磚和雕塑,使建築本身成為撫慰心靈的良藥。由此,該醫院也成為了蒙塔內爾的巔峰傑作。綠意盎然的庭院,精美的馬賽克裝飾,醫院不再只有無盡的診療、手術、消毒藥水和復健。在這裏,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都會在花香氤氳間被療癒。

從1916至2009年間,這座醫院以先進的醫學技術與慈悲的人文關懷,救治了無數病患,見證了無數生老病死。歐洲現代醫學的匠心,除體現在先進的醫療技術之外,更有巧奪天工的醫院建築。而彼時(20世紀初)我國的中醫診療常見於傳統藥堂、醫廬中師徒相授的星火之間。現代化和系統化的中醫醫院,要待多年後才逐漸在東方落戶成長。

為香港中醫醫院儲備人才

現代化醫院管理的概念源自西方。儘管西方醫學邁向現代化的起步較早,但近年中醫藥研究發展蓬勃,香港浸會大學最近發表全球首個中醫藥科研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中醫藥相關的學術論文產量翻了3倍,可見中醫藥發展已一日千里。當然,國內外中醫藥同仁們的努力投入也功不可沒。

在中醫藥研究的奔湧浪潮中,香港首間中醫醫院也即將落成開張。這座依山面海,糅合古今中醫藥文化和概念的建築,促使中醫藥發展在香港這片東西交匯之地煥發新生。面對未來龐大的人才需求,系統化的人才培育至關重要。浸大中醫藥學院課程貫通經典理論與臨牀實證,不僅培養專業中醫師、藥學專才和護理人員,更為整個中醫藥產業鏈各個崗位輸出生力軍。我們秉持傳承與創新的理念,為中醫醫院乃至整個行業儲備人才。那曾閃爍於師徒間相授的星火,將匯聚在這座藥香漫溢的現代化中醫旗艦醫院中,轉化成破曉的晨曦。

文:李敏(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在中西醫跨界學習與探索40餘載,記述診間的生命故事和日常感悟,思考生命真諦,以墨傳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