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應對方案:即棄椅套須抗菌 忌重用免二次污染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公共交通工具每日乘客流量數以萬計,營運商各有不同的清潔安排,例如多久才深層清潔、每日消毒密度等,難以判斷是否足夠。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呼籲,營運商加強清潔措施:「每日消毒,每班次間清潔;用UV紫外線滅菌或抗菌塗層。」此外,可考慮利用新技術實時監察細菌量,如安裝傳感器或AI監測系統,即時消毒高風險區。另可參考倫敦地鐵的行為研究,教育乘客避免不衛生習慣,如脫鞋或將腳擱在座椅上,「公共教育和科技結合,能有效減低傳播」。特別在抗藥性細菌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忽視座椅衛生,可能引發更大公共衛生危機。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亦強調,公共交通工具的衛生不容忽視,「除了要教育大眾建立衛生習慣,營運商加強清潔是主要關鍵」。若公共交通工具半年才清洗一次,明顯不足,必須提升清潔頻率,減低乘客感染皮膚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

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座椅

至於乘客方面,不少人愛穿短裙熱褲,搭公共交通工具時皮膚直接與座椅親密接觸。陳俊彥強調,汗水沾在座椅和扶手等表面,形成潮濕環境,細菌病毒容易滋生,增加引發皮膚病風險。

皮膚敏感 抵抗力弱 格外留神

至於即用即棄椅套,陳俊彥認為可按個人需要使用,「但椅套本身要乾淨,具有抗菌功能」;或簡單一點,皮膚有破損的人如濕疹患者,乘車時應穿上長衫長褲,避免直接接觸,「要留意衣服質地,避開尼龍等易致敏的物料」;而皮膚乾燥或敏感者,應時刻用手霜保濕,防破損;「高危群如免疫力弱人士、長者、小孩,要時刻保持清潔,避免高峰期乘車。」

曾祈殷則提醒,即用即棄椅套切忌重用,以避免二次污染。至於高危群如糖尿病、濕疹、慢性皮膚病、腎肝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需格外小心,「這些人士皮膚屏障弱,細菌易入侵,建議高峰期避開擁擠車廂,或使用個人防護如手套」。並要從個人衛生入手,「『禍從手出』,所以記住勤洗手,勿讓細菌停留皮膚」。使用肥皂或酒精搓手液,但又要避免過度使用,導致皮膚乾燥,保護屏障受破壞。此外,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和運動,提升免疫力。

[健康]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公共交通與病菌共乘 長袖衫褲築防護網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