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教評會倡小學全小班 多顧學生防自殺 籲設中小學簽證 吸內地東南亞生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三公布,教育評議會昨提出多項建議,當中關注本港學童自殺問題嚴重,稱教師課擔重,建議全港小學推展小班教學,讓教師有更多時間照顧學生。此外,繼中學校長會早前建議政府容許中學吸納非本地生,教評會昨亦建議政府應有「門常開」心態,讓本港中小學招攬內地及東南亞等學生。

教評會副主席、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長鄭家寶說,政府在中學設立「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簽訂「4R精神健康約章」後,仍見學童自殺問題,情况使人心痛。她稱教師課擔重,未必可與學生逐一詳談,建議教育局在小學全面推行小班教學,減少每班人數,方便教師加強照顧。她指出,深水埗、九龍塘、北區等校網仍未全區實行小班,盼局方明年落實。

收外地生只聚焦大學 國際化受限

教評會主席何漢權提到,政府正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但只聚焦大學,中小學取錄非本地居民收生政策仍嚴格,限制香港國際化發展,建議政府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由教育局及保安局等合作,以「門常開」心態設學生簽證制度,方便各中小學取錄內地及東南亞等地的學童以繳交學費方式來港就學。翻查資料,教育局長蔡若蓮近月在立法會回應質詢稱,考慮到要善用公帑等因素,公營中小學現不適合以收費形式取錄非本地生。

空置校可變宿舍供非本地生

談到早前多間中學捲入與內地機構合辦中學文憑試(DSE)課程的爭議,何漢權稱正因有人「擾亂香港教育」,政府更應跨部門合作,在「門常開」對外招生的同時加強監管,「合情合理合法推行收生政策」。他又稱,本港有不少空置校舍,長遠可考慮改裝為學生宿舍,讓區內學校的內地或海外非本地生集體居住。

另外,中學校長會上月底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稱中學正面對學齡人口下降的衝擊,影響教育生態,提倡政府研究吸納非本地中學生,同時要平衡各區學校和學額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