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解鎖孩子心:一個女孩子的煩惱(下)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上回提到,有個女孩子在學校做分組報告,雖被推舉為組長,但受到同組男同學的「刁難」,總是對她提出的意見、分工和安排很不滿,令女孩十分苦惱。

父母們,你上次留意到,女孩在述說事情時,她表達了什麼情緒和感受嗎?你覺得她的內心經歷了什麼呢?

在她的分享裏,她不止能夠表達到開心、不開心、憤怒等「表層情緒」,還能簡單連結到自己的心,表達到她的「深層感受」──不被尊重、受傷、孤單、侮辱等。

我將她所經歷的事情和感受,用了以下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聽到的是,你心裏那種熾熱的怒火仍未熄滅,只是你用意志在壓抑自己,而過程裏,你覺得受傷和難受,是因為你覺得沒有人站出來,為你發聲,討個公道,所以你的怒火一直在累積,在組員說『人話』以前,你感覺到孤單、受傷、無處可逃(就是被困的感覺)是很真實的,而當有人為你發聲,那刻你感受到自己的處境和經歷被看見,怒火會稍為緩和,但以往你與男孩子因不健康的互動,而感覺不被尊重、受傷等感受並未完全梳理,所以你心裏仍然有困擾。」

組員行為影響互動 組長感覺不受尊重

「你與男同學互動的時候,你經歷到他有種不合理的控制在其中,你不是要求所有組員盲目服從你作為組長的安排,但組長也有組長的位置和角色帶來的責任。他作為組員,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意見不相合也沒關係,大家可以理性商討。但他既不是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多時候還不健康地主導了整個小組的互動,好像自己才是組長,並且站在高處去批評和貶低你,言語間也在攻擊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和存在價值。」

「所以當你表達時,我也感受到你的心受傷了。我們要學習的是,怎樣健康表達自己的確受了傷,但不要自我受害者化(self-victimized),否則很難從情緒裏面走出來。」

女孩點着頭,表示同意:「有時候我會想跟大家說,換別的組員來當組長,但我覺得好像有點不負責任,而且如果中途這樣換來換去,對承接我位置的組員也是不公平,所以我覺得我還是先完成這次的分組報告。」我給女孩舉起大拇指:「有時人面對痛苦,會想逃避,但我感覺你沒有。」

女孩尷尬地笑,說:「但我不知道要怎樣應對他才好。」

我告訴她可以——

1. 表達自己的界線,告訴他,知道他主動積極想做好報告,但請他表達時注意言辭。語氣很重要,不需帶有情緒。

2. 腦海裏可以嘗試分辨,他提出的意見,有沒有一些覺得合理可行的,可以採納,但不用全部回應,這樣他應該會收斂一點。

3. 看看組內有沒有一兩個組員,比較明白事理的,如果感覺安全的話,也可以跟他們分享自己經歷,這樣會多一點支援。

父母們,這代青少年需要有生命師父,陪伴他們面對各種人與事時,既要有情──同理他們的感受,明白他們的處境、困難和掙扎,也要有理──能夠對他們的情緒反應「免疫」,合理和客觀地看待事情,給予眼界(perspective),指引方向,並使他們能夠面對(be empowered)和克服(overcome)外在環境帶來的限制和困難,讓他們有應對未來世界轉變的能力和生命品質。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9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A苗園圃:暑假充電與親子 (2025-09-02)

增添父能量:青少年開學焦慮? 爸爸這樣做最暖心 (2025-09-02)

讀書時節:都市中的奇妙鄰居 (2025-09-02)

多元導航:動物園裏的爬樹比賽 (2025-09-02)

同理心學堂:幫助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2025-09-02)

感創航道:「玩住嚟學」真係得? (2025-09-02)

教大GPS:玩遊戲還是學語文? (2025-09-02)

荷事荷地:荷蘭學校輪流放暑假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