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澤星寄語:新學年 新氣象

發佈於

【明報專訊】轉眼踏入9月,又是開學時節。每逢新學年開始,心裏總有一番期許,希望歡迎新同學之餘,亦能創造一番新景象,推動港大醫學院的發展再上層樓。

今天我將一如以往,在醫學院校園親自歡迎新生。希望各個新同學學習愉快,日後成為優秀和關愛兼備的醫護人員或科研學者。

在眾多新同學之中,有部分是修讀生物醫學工程學4年制工學學士課程的學生,實在令人十分期待。

經過多年努力,香港大學於今年3月成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由醫學院、工程學院、牙醫學院及理學院攜手合作,以配合本港教育及創新科技的發展需要,並推動本港、大灣區以至國家的生物醫學創科發展。為此,我們積極整合這項獨特的跨學科學位課程。其中部分內容已包含在各所學院不同課程中多年,然而面對今日瞬息萬變的社會,愈來愈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及知識面,才能有效解決愈趨複雜的難題。因此我們4所學院的同事聚首一堂,反覆商討和研究,認為與其讓相關課程內容散落在不同的學術領域中,不如綜合相關內容,推出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研究及解難的能力,為他們日後服務社會奠定穩固基礎。

創意跨學科 應對新發疾病威脅

具體而言,這項跨學科課程涵蓋醫學、工程學、牙醫學及生物學,並加以靈活運用,希望有助取得科技和醫療上的突破。例如教導學生如何引入工程學的技術及方案,推動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或怎樣將各個學術領域融會貫通,將最新科技轉化為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健康解決方案等。為達成這些教學目標,課程將專注於體驗式學習、實務訓練及跨學科合作。過去20多年來,我們曾面對多次新發傳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威脅,其中一項重要經驗就是:需要更具創意及成效的跨學科、跨界別應對方案。所以我衷心希望這項課程有助促進醫學、工程學、牙醫學及生物學之間的跨學科合作,以提升我們日後應對各種不可預知健康風險的能力。

今年學院將會在課程中加入全新的「在生物醫學上應用人工智能」元素,而學生於3年級時可選擇到海外大學交流,理解國際上在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為未來事業作出更好規劃。說起人工智能,可謂近來長盛不衰的熱門話題。最近我到加拿大及美國出席招聘會期間,也試用人工智能創造了一個我的虛擬化身,跟我本人對談來代替演講。參加者都感到很新鮮,活動氣氛更熱烈。汲取了這次經驗,我打算在今天的開學禮上,也以虛擬化身跟新生見面,並期待他們的回應與意見。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