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袁國守:A股牛市料未完 內險券商有得諗

發佈於

【明報專訊】曾有「恒大國師」之稱、內地著名經濟學者任澤平近日表示,今輪內地牛市將是「十年一遇」,堪稱「史詩級別」,惟年內A股累漲不少,上周更一度顯著回吐,令不少投資者卻步。不過,近日A股創10年新高,內地券商新開戶人數及兩融餘額(即孖展和沽空金額)均急增,加上A股跑輸外圍股市多年,目前估值還算合理,相信今趟升市尚未結束,A股概念股仍有得諗。

上周二(26日)上證綜合指數衝上3888點,再創10年高位,隨後急回,許多散戶開始忐忑,盤算應否繼續持有A股相關股份。的確,A股年內累漲不少,滬綜指升15.1%,滬深300指數升14.3%。然而,A股年初至今表現仍落後於港股,恒指年內累升25%,且過去幾年回報遠遠遜於外圍股市,目前估值也不貴,以滬深300指數計,預測市盈率15.6倍,遠低於美國如標普500指數的27倍,料上升空間猶在。

况且,眾所周知,炒A股,重政策、重氣氛,流動性先行,近日兩融餘額逾10年來首見2萬億元人民幣,內地證券商新增開戶數目亦大幅增長,反映內地股民買賣A股的意欲升溫,所以照理今趟A股牛市不會那麼「短命」在上周便結束。按任澤平的說法,今輪A股牛市主要由三大因素推動:政策持續放鬆、新一輪科技革命及市場流動性充裕,屬於「政策牛、科技牛和水牛疊加的信心牛」。他強調,此輪牛市不簡單是一次(創造)財富機會,更承擔着三大歷史性使命,包括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大國博弈及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

倘料A股續升 買A股ETF最直接

匯豐環球研究亦對中國股市前景投「信心一票」,稱同時看好H股和A股,而非單偏好H股,認為需更平衡境內及境外股票。該行報告指出,即使內地股市已經歷一輪上漲,但在估值、企業盈利增長、回報、投資者信心及政策支持等因素下,仍可支持股市繼續有好表現,維持內地股市「增持」評級。

好了,若認定A股可續升,本港散戶最簡單直接的參與方法是買入A股ETF,例如南方A50(2822)、安碩A50(2823)及華夏滬深三百(3188)等。此外,A股升,內險股也得益,因受惠投資收益增加,故向來被視為A股的proxy(替代品),加上內地多項政策有利內險發展,例如早前中國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機構適老服務規範》,加快推動服務標準在保險行業中的落地和應用。

中壽20天線附近可買 中金分段吸

內險板塊中,中壽(2628)上周公布的中期業績「對辦」,上半年新業務價值按年升20.28%至285.46億元人民幣,純利409.31億元人民幣,升6.9%。走勢上,中壽上周從高位回吐,於20天線約23.6元現承接,該水位附近可買一注。另外,A股升、成交增,內地券商股自然水漲船高,行業龍頭中金(3908)為首選,上周五派過成績表,中期純利43.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94.4%,高於盈喜上限增78%。不過,過去一年中金股價已累升1.5倍,近日亦從高位調整;技術上呈小雙頂,先看能否企穩20天線21.5元,若失守或回落至50天線約20元,故建議分段吸納,並控制注碼。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投資心戰室]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張兆聰:黃金整固多月 或再展升浪 (2025-09-01)

伍禮賢:雅迪憧憬海外業務成新增長點 (2025-09-01)

涂國彬:鮑威爾發言反應微 特朗普干預影響大 (2025-09-01)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上市公司建議交易存兩大風險 (2025-09-01)

簡慧敏:「醫健通」是醫療體制改革創新的核心工具 (2025-09-01)

《幫你格價》:登記出糧戶口或獲逾千元回贈 (2025-09-01)

葉創成:重汽收入盈利派息升 惟現金流跌 (2025-09-01)

陳正犖:美元料受壓 人民幣或再挑戰高位 (2025-09-01)

許健生:香港人的「電腦節」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