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招國偉:「居屋2024」結束 選樓結果有何啟示

【明報文章】房委會於5月29日起,以市價七折推售「居屋2024」單位,包括5個新屋苑共7132個單位、7個屋苑重售332個單位,及427個租置計劃回收單位,共7891個單位。市民反應不俗,最後成功選購7871間,尚餘20個租置回收單位未售,其他已全部售罄。
今次居屋銷售計劃推行了兩個新措施,首先是推行「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過去居屋計劃中,房委會設有「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撥出該期居屋約三成配額,讓申請者優先選購單位。而在2023年施政報告,政府宣布增設「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並把兩類申請者組合增至配額四成。於今次計劃,有約800個初生子女家庭成功選購單位,約佔2900個配額的三成。而另一措施便是優化配額分配安排,按每個發展項目為計算基礎,設定各發展項目的配額數目。從上述兩個新措施,今期居屋有何啟示?
首先,部分類別申請者的配額未用盡。於家有長者及初生的申請者中,選購新居屋單位的配額約2410個,在設定的2900個配額約佔83%。而在5個新居屋屋苑中,除了屯門兆湖苑、東涌裕興苑、觀塘安柏苑之外,其餘兩個屋苑的單位配額也悉數用完。由於今次計劃改以每個屋苑劃定配額,估計該類部分申請者最終放棄選購非熱門地段單位,令配額未有用盡。然而這是否代表未來居屋計劃成為了常態,家有長者及初生配額有下調空間?筆者認為可再觀察多一兩期計劃再考慮。
其次,白表非核心(白非核)家庭首次獲選樓機會。在緊接家有長者及家有初生申請者選樓之後,其他家庭申請者便獲邀選樓。現時白表家庭的選樓安排上,會由所有核心家庭先安排選樓,其後才會邀請非核心家庭。於過去多期居屋計劃,「白非核」家庭未有成功選樓的機會,理由是核心家庭競爭也熱烈,配額亦已多數用盡。隨着今期申請宗數回落,同時改了配額安排,加上家有長者及初生申請者多出的近500個配額,令「白非核」家庭除了首次可獲選樓機會,所有申請者更可入場選樓,大大增加了不同申請者的置業機會。
最後是一人申請者。改制之後,已確保一人申請者可於每個屋苑都能選購最少一成的單位。繼之前申請類別配額未用盡,一人申請者配額由原來的700個,增至1365個,多出約一倍,向一人申請者提供更多置業機會。白表一人申請者方面,過去競爭相當熱烈,較多時只有排在前列位置的申請者才可選得單位。而今期計劃裏,約有一成白表單人申請者可有獲邀機會,大大高於過去居屋計劃。
平衡市民置業需要 方是根本
綜合分析,今期居屋平均分配了各類申請者選購居屋單位的機會,尤其是地點上;同時亦預視未來居屋計劃申請者,即使經攪珠後排於較後位置,選樓機會也較過去為高。筆者認為是一個健康的發展。居屋的初心,是為未能負擔私人樓宇售價的市民,提供機會自置居所。過去嚴重超額申請,其實是不健康的,亦不應只在乎申請宗數多寡,用作量度計劃的成敗;而是應考慮如何回應市民訴求,平衡不同人的置業需要,才是根本。
作者是公屋聯會總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招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