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團體質疑避暑中心不就腳 促基層集中地設置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會於酷熱天氣警告時開放社區會堂或社區中心作為避暑中心。綠色和平與同路舍質疑避暑中心所在地並未切合有需要社群的需求,建議政府考慮在無家者及劏房戶集中地增設避暑中心,延長開放時間並加強宣傳,同時改善私隱及保安,以應對日益嚴峻的酷熱天氣。

兩個團體於6至7月展開一項有關避暑中心使用情况的問卷調查,共訪問97人,近九成為無家者或居於臨時宿舍、不適切居所人士。調查以5分為滿分,要求受訪者對避暑中心評分,其中「私隱保障」獲最低分(2.34分),「開放時間」及「職員態度」則同獲2.77分。

倡改善私隱保安 增使用意欲

目前全港109間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之中,有19間用作避暑中心。兩個團體稱,平均每區一間避暑中心,未能滿足低收入社群集中地的需求,例如油尖旺、深水埗、黃大仙等。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舉例,深水埗南昌社區中心距較多無家者聚集的通州街公園僅5分鐘步程,卻未用作避暑中心,最接近的避暑中心為步程逾17分鐘的石硤尾社區會堂,質疑規劃未符實際需要。

同路舍社區發展項目經理賀卓軒則指出,不少無家者不了解避暑中心位置及開放安排,部分中心亦缺儲物設施,令隨身攜帶家當的無家者擔心失竊,降低使用意欲。兩個團體建議,政府可參考海外例子,設立步行10分鐘內可達的「氣候庇護中心」,以及有駐場社工支援。

本報記者昨午曾到訪慈雲山和黃大仙兩間日間開放的避暑中心,兩個社區中心在日間於詢問處放置數張座椅讓避暑者就座。

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本報查詢時稱,安排避暑中心時,會考慮使用情况、面積、配套、交通及持份者意見。署方亦會透過新聞公報及社交媒體發放避暑中心開放詳情,同時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乾糧或杯麵及飲用水,並於通宵期間以屏風隔開男女使用者,保安員或中心人員會定時巡查,近年亦會盡量安排有空調的空置房間。今年截至8月10日,避暑中心共通宵開放35晚,累計逾5700人次登記使用。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