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T+2轉T+1 沽貨可更快收到款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發表討論文件,表明轉行T+1對一般散戶影響不大。散戶無論經銀行或券商入市,大多須預先存入款項,因此無論是推行T+2還是T+1,原則上無實際影響。部分券商會向較活躍客戶提供信貸額度,即給予買貨後再交錢的彈性,則會因結算周期縮短而受到影響。
不過,落實T+1,沽貨者可藉此加快套現,無論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可受惠於加快資金流轉。
港交所集資首席資訊總監梁松光指出,此前與市場溝通發現,由於本地散戶買入股票前一般都要預先繳足資金,轉行T+1對散戶的影響應不大。
現時在港股交易市場中,銀行及證券經紀行大多要求投資者進行買賣前需要預先存入款項,有足夠金額才代為執行買入指示,即使結算周期縮短,基本亦分別不大。反而沽貨時投資者因此可以較快收到款項,不單對急於套現的投資者可以加快資金回籠,對買賣頻密的投資者而言更為有利,可以更快用同一筆資金執行另一項交易。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可更快將資金配置到適當用途上,資金運用效率會因此提升。
交收期縮短 留意被追孖展風險
另外,對於現時借用證券行或銀行(一般只有私有銀行提供)信用額度去進行頻密買賣的活躍或富裕投資者而言,則需要因應縮短交收周期而調節存入資金安排,避免被證券行或銀行追收孖展按金的風險。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港交所營運總監:T+1大勢所趨 兩年後全球交易額88%採用 減風險增資金效率 (2025-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