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1138宗自殺死亡 2003年以來最高 (15:37)

發佈於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防止自殺會)就死因裁判庭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今(12日)公佈結果指,去年共有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自殺率為15.10,即每十萬人中有15.1人自殺身亡。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黃瀚之稱,去年的自殺死亡數字及自殺率,是繼2003年後最高,又指去年經濟環境不景等原因,與30至49歲的自殺率創近年新高或有關聯。

防止自殺會數據顯示,去年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中,換算即平均每日約有3.12人自殺死亡。翻查該會2003年年報,據當年死因裁判法院報告指出,該年共有1152人被裁定為死於自殺,換算自殺率為16.9。

去年自殺死亡人士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762人(66.96%)和376人(33.04%),比例與往年相若;如按年齡層分佈,自殺人數最多為60至69歲(200人)、40至49歲(186人)以及30至39歲(162人),相關三個年齡層在2017至2023僅約10至14的自殺率,去年三組數字亦創近8年來的新高。

該會去年就自殺危機介入服務的個案,共有1386宗,當中求助問題的分佈的首三位,分別為家庭(佔20.06%)、經濟(佔14.53%)及精神健康(佔12.39%);其中因經濟問題求助的個案中男性佔107宗,女性則佔90宗。

黃瀚之稱,長者自殺率偏高的現象,多年來「我們都非常關注」,而30至49歲自殺率去年飆升的情況「令人擔心」,形容該年齡層是人生壯年階段,責任亦較多。

被問到是否去年經濟不景,令該年齡層自殺數字增加,他認為該年齡層尤其男士普遍「關注」經濟和就業方面的問題,而去年經濟整個大壞境「不是最理想的時間」,確實令該年齡層造成很多的負擔,加上他們亦有機會是照顧者或家庭支柱,令壓力更大,相信與自殺率增加「有一些關聯」。

該會署任總幹事暨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中心主任韋賽姬又指,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今年首6個月處理的558個案中,有200個是男士,其中41個、即超過兩成是因經濟問題求助;該41個案中,又有超過7成為中年男士,反映他們在經濟環境惡劣下,承擔的責任十分沉重,令他們或出現負面想法。

曾萌輕生念頭照顧者:找人傾訴不「丟架」

40多歲的Y先生,雙親分別患上癌症及認知障礙需由他照顧,家中生計由已別居的妹妹負責,因無法面對癌母親即將病逝,加上與患認知障礙的父親時有爭吵的無力,以及對獨自生活的恐懼。

Y先生今年1月下旬曾決意赴死,幸得醫務社工的轉介下中心的自殺危機介入服務,心結得以紓解,他呼籲有相同經歷的男士照顧者,與人傾訴不是一件「丟架」的事,「你不傾訴就沒有出路,傾訴了才有」。

黃瀚之亦呼籲,自殺和困難不一定要掛勾,即使經濟的問題不易改善,但相信人生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暫時性」,希望社會欣賞有需要的人士求助的「勇氣」,該會亦有匿名及網上的服務,冀相關渠道有助鼓勵有需要人士求助。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