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去年1138人自殺亡 03年後新高 30至49歲男性升幅顯著 尋死過來人:傾才有出路

【明報專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昨日公布香港最新自殺數據,去年共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自殺率15.10,即每10萬人有15.1人自殺身亡,兩者均為2003年以來最高,當中30至49歲男性自殺率顯著上升。有中年男性全職照顧者昨在記者會分享經歷,他曾不堪照顧患癌母親及患認知障礙父親所帶來的壓力,一度決意尋死,最後關頭獲社工開導,終打消死念。他呼籲有相同經歷的照顧者主動求助,「你不傾就無出路,傾了才有」。
據死因裁判庭報告,去年1138宗自殺死亡個案中,男性佔約67%;若按年齡層劃分,自殺死亡人數最多分別是60至69歲、40至49歲及30至39歲組別(見表),3組數字皆見近8年新高。翻查防止自殺會2003年年報,當年死因庭報告該年共1152人被裁定死於自殺,自殺率為16.9,而2015至2023年介乎約12至14,去年數字屬2003年後最高。
照顧者自述 受壓下決意赴死
社工開導消死念 「求助非丟架」
年約40多歲的Y先生曾接受防止自殺會服務,與雙親同住的他是全職照顧者,妹妹已搬出並扛起家中生計。Y的父親自數年前確診認知障礙,Y憶述以往父親「經常搞出好多『大頭佛』」,如令家中水浸等;而母親較早前罹患膀胱癌第四期,病情來得突然,「好快就由第四期就到末期」。Y因照顧雙親,承受極大壓力。
由於無法面對母親即將逝世,加上與父親時有爭吵,令Y深感無力和恐懼,今年1月決意赴死,並致電醫務社工透露自殺計劃,又拍下遺言影片。他打算獨自到童年時和朋友行山去過的山崖服藥或跳崖,因有朋友亦曾在該處自殺過世,「想着在那裏死,就永遠可以陪他們在一起,也不怕沒人和我做朋友聊天」。幸好他獲醫務社工轉介,防止自殺會社工致電給他,予以開導,聆聽他作為照顧者的壓力、對媽媽即將離世的感受。Y傾訴過後,發現「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留戀」,及後社工透過電話和面談輔導,令他打消自殺念頭。
防自殺會籲勿性別標籤 欣賞求助勇氣
Y的母親今年3月離世,提及亡母,他說「當然是很傷心」,但經歷波折後,感悟若輕易棄世,「在生的人會否好受呢?」,更呼籲有相同經歷的男性照顧者,「同人傾訴不是一件『丟架』或者『瘀皮』的事,你不傾就無出路,傾了才有」。
去年自殺死亡男性佔比為近10年新高,當中30至39歲及40至49歲男性自殺率明顯上升,前者由2023年19.05升至2024年24.38,後者由22.06升至27.46。去年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介入服務共有1386宗個案,男性求助只有487宗,遠較女性求助個案899宗少。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瀚之稱,該年齡層尤其男士,普遍關注經濟和就業問題,去年經濟環境「不是最理想時間」,確為該年齡層造成很多負擔,加上他們亦有可能是照顧者或家庭支柱,壓力更大,相信與自殺率增加「有一些關聯」。
就如何鼓勵受困擾男士求助,黃瀚之表示社會需認真看待加諸男性的性別標籤,例如「男兒有淚不輕彈」,對中年男士尤其覺得他們「應該是要事業有成,家庭好美滿」等,其實是性別標籤。他盼男士有需要便求助,亦期望社會大眾欣賞他們求助的勇氣。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情緒通」熱線:18111
生命熱線 : 2382 0000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 2389 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