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婆媽內心小劇場:畢業了!媽媽未ready呀!

發佈於

【明報專訊】大女兒可可即將幼稚園畢業了。五六月十分忙碌,學校活動多籮籮:周年表演、設計紀念冊、製作回憶盒、親子畢業旅行、小一適應周等。可可對活動及升小甚是期待、興奮,反而是我十分不捨她畢業,那些活動就像在不停提醒我,要做好心理準備了,孩子真的要畢業了,要告別愉快的幼稚園生活了。

女兒由呆呆豬變樂於分享

在製作紀念冊及回憶盒時,勾起了很多回憶。我找了很多可可由K1至K3的照片,想起她剛入學時,每日放學都是呆呆豬,問什麼也沒有很大反應,說出來的情節也不太合邏輯,感覺K2開始有轉變,明白上學是什麼一回事了,K3更是每日放學都急忙分享上學趣事——某老師說男同學A今天很靚仔,某同學說爸爸喝了嫲嫲的湯會放很多屁。另外,幼稚園有宗教信仰,特別着重愛、感恩及鼓勵,有天放學她一看到我便急着說:「多謝媽媽為我準備分享內容(親子功課)。」還有無數首歌頌父母的愛、教導孩子自信堅強的基督教兒歌,與我上學年代唱的聖詩不同,學校教的都像流行曲般動聽,可可日唱夜唱,帶動沒有信仰的我也會跟着一起唱;以及無數小禮物,做得好可獲一粒寶石,做不到但願意嘗試亦有一張貼紙,無聊小玩意,可可珍而重之。幼稚園真是一個很單純有愛,能夠保存善良的地方,上小學後應該大大不同吧?

毋忘初心:孩子健康快樂

然後是畢業旅行,那是幼稚園最後一次親子旅行。禮堂集合時間,一班豆丁一看到空地就無目的地不停跑圈,不停傻笑,而每次旅行必備的大合唱、集體遊戲、需要親子合作的歷奇活動,只需要音樂、一塊大布就夠好玩,簡單樸實都能笑聲滿載。這次畢業旅行尤其有意義,加入了電影時間,爸媽和孩子一起觀賞了一套關於親子關係的微電影,內容講述孩子出生,爸媽原本對孩子的期望就只有單純的健康快樂,但漸漸長大,功課壓力、朋輩比較都影響親子關係,故事最後提醒大家毋忘初心。我又想,上小學後會愈來愈少親子活動吧?應該只要上課留心,沒人會再提起初心吧?

重頭戲是小一適應周,全體學生都上下午班。可可本來是上午班的,我一直幻想,她整個下午不在家會是怎樣呢?不適應的應該是我吧?適應周後緊接是畢業禮,那麼基本上整個學期就完了。於是我帶着不安倒數,終於到了適應周第一天,我送可可上校巴後竟然哭了,我也太誇張了吧!想起了網絡有段文章說,嬰幼時你是孩子的全世界,上幼稚園只剩半天,小學後只剩夜晚,成年後只剩節日云云……終於,等到可可5時校巴到!她甫下車便分享在校巴認識的新朋友送她一張貼紙,我問她第一天上下午班累嗎?她輕鬆回答不累。(其實我並沒有那麼苦,因為整個下午都陪祖祖玩。)

3年幼稚園生活一瞬間便結束,因為她是細B,我忽發奇想,打趣問她要不要多讀一年幼稚園才上小學呀,她果斷答不想。我很感恩她這樣期待小學生活。果然,未準備好的是我,一切預告畢業及小學生活的活動都是為我而設的。

文:婆婆媽媽

作者簡介:年紀不大但愛歎茶,生女前生活像個婆婆般悠閒自在;全職湊兩女後變成婆婆媽媽,育兒每件小事都是大件事,雖然有時感慨瀟灑不再,但抱住兩個寶貝就甜蜜幸福滿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9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海女故事與教育反思 (2025-06-24)

小學雞媽媽:母語傳承 (2025-06-24)

半職爸爸:「不合時宜」已經「不合時宜」? (2025-06-24)

同理心學堂:引導孩子處理朋輩衝突 (2025-06-24)

感講你知:成長型思維面對考試結果 (2025-06-24)

荷事荷地:書包、荷蘭國旗掛門口? (2025-06-24)

教大GPS.新手教師加油站:壓力管理技巧 (2025-06-24)

故事拼盤:從輪椅媽媽繪本 到倡議社會共融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