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大研究:港人北上無擠壓本地消費

【明報專訊】新冠疫後港人假期北上消費已成常態,中大經濟學者及其研究團隊發布「港人北上消費:規模、目的地及消費特徵」研究,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有別於大眾觀感,港人北上消費並無擠壓本地消費。團隊又取得AlipayHK數據模型作進一步分析,指出港人在本地和內地消費偏好各有側重,在內地消費以生活服務類為主,在港消費則集中於零售及餐飲。
境外消費額佔比 疫情前後相若
中大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指出,據政府統計資料,香港居民到內地旅遊次數於去年恢復到疫前水平,港人境外消費額亦從疫情結束時接近零回升至每季度約500億元,佔總消費金額的比例約為9%;無論境外消費額及佔比,在疫情前後均相若並維持相對穩定,顯示港人「北上潮」並非新現象,實則為疫後的「返潮」,相信並非影響本地消費的主因。
AlipayHK數據:內地消費多服務業
在港多零售餐飲
談及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值已連續下跌14個月,表現遜於市場預期,宋錚強調,疫情結束後本港餐飲及零售等部分行業確有下降趨勢,但降幅相較疫情前不明顯,亦「幾乎見不到」香港居民總體消費波動。
宋錚又引述研究報告表示,曾在內地交易的AlipayHK「資深」用戶中,服務業約佔其在內地的總支出接近一半,然而,經常北上的「資深」用戶在香港的消費則大部分集中在零售及餐飲,分別佔58%及29%,服務業僅佔12%(見圖)。細分港人在內地的服務業消費,包括健康與美容、按摩及其他個人服務等的生活服務類消費佔逾八成。宋錚稱,內地的服務業有獨特性,或正在創造港人在本港難以體驗到的服務產品,因此亦不會和在香港本地消費產生正面直接競爭。不過他亦補充稱不可斷言北上消費對香港經濟完全沒影響,政府應關注本港服務業面對的壓力,並為業界及從業員提供針對式支援或幫助其轉型。
稱內地服務港難體驗 不會直接競爭
研究報告亦提及,港人在內地消費由以往集中在大灣區與一線城市,逐步擴散至其他地區如灣區低線城市,乃至北上重慶、長沙等地。宋錚認為,現時內地消費力不足,港人北上對內地經濟是「及時雨」,相信未來北上消費潮會持久存在,但規模及結構會與疫前相若,金額「回歸正常」,在短暫的未來不會有劇烈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