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皇后山邨臨時水管料七月完工 (14:07)

發佈於

粉嶺皇后山邨及山麗苑食水早前出現黑色沉積物,發展局長甯漢豪今日(18日)於立法會表示,為盡快停用涉事管道,水務署採用外露臨時喉管的方式,預料七月初可完成更換皇后山邨事件有關的瀝青塗層喉管,屆時該條有瀝青塗層的喉管將永久停用,署方另會爭取在今年年底前以藏於地底的永久喉管替代臨時喉管。

甯漢豪指,自05年後水務署已無水喉使用瀝青塗層,現時全港共有230公里使用瀝青塗層、涉食水管道的水喉,佔全水管網絡的3.9%,現時已在有關位置安裝了約1000個濾網。

至於皇后山邨及山麗苑的最新情況,甯漢豪表示,水務署已經清洗其負責保養的水管11次,房屋署亦就其負責的水管和水缸分別清洗6次及3次,並在屋苑每座樓宇的入水位安裝共22個過濾設施;自設立24小時熱線後,政府共接獲約700宗查詢,水務署從不同渠道收集到逾1500宗要求沖洗水表的工作,大部分居民表示水質已有改善。

有市民表示今日水中仍有黑點,被問及需要多久才能確認清洗幹淨,以及能否評估仍有多少殘留物,甯漢豪表示,水務署收到有關投訴後,都會入屋檢查,查看黑點屬瀝青沉澱物還是龍頭本身污漬,會在交給食水安全諮詢委員會的報告中解釋瀝青源頭及事件原因,現時已經派管道機器人進入瀝青塗層水管內評估狀況。她透露,完成清洗後也可再派機器人確認是否有瀝青殘留物黏在水缸底。

甯漢豪表示,水務署另會擴大「智管網」水管改善工程監測範圍至食水主幹道及所有食水分配管網,並更新監測水管流量、水壓的傳感器,預料2027年完成;當局會要求水務署探討提前完成有關工作的可能性,又透露今年8月署方將偕理大成立管道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對水管作高精度檢測,以監測水質狀況。

甯漢豪另提及,署方自2023年起研究在未來幾年於更多水管網建設更多水質監測點,有關研究年內完成。她續指,當局希望監測點不要局限於水管網絡,而是可以達至每個用戶的出水端,強調2018年後建成樓宇均有安裝只能水錶,未來會考慮為2018年前建成樓宇加裝。

至於私人屋苑的水管及水質監察,甯漢豪表示,水務署可以進入進行源頭水質採樣,管道維修方面則可透過法例,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作出指示甚至檢控;另外,她指當局有出指引予管理公司,提醒他們清晰、加裝內部水務設施,亦有食水安全行動計劃,鼓勵私人屋苑定期監察並提交報告,署方會資助其監察、顧問及維修費用,今次事件後會鼓勵他們更多使用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