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幸福拼圖:療癒家庭關係的隱形膠布

發佈於

【明報專訊】就讀中一的阿諾對着籃板反覆投籃,母親陳太的呼喊從場邊傳來:「仲唔返屋企溫書?」3個月前丈夫癌症逝世後,這樣的拉扯每日都在上演。直到某天陳太因阿諾再次無視與她約定的溫習時間而情緒爆發,向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求助。

陳太覺得丈夫較擅於與兒子溝通,惟丈夫離世後,兒子頓失傾訴對象,她只想盡快「重回軌道」,以為盯緊兒子的試卷分數,就能抓住失控的生活。

筆者助陳太覺察,她和兒子正面對多重難關,難怪倍感壓力;家庭突變,兒子升中一尚未適應,還有青春期和被診斷出專注力不足問題,她和兒子都需要各種渠道梳理情緒和需要。筆者除了為陳太作善別輔導,也鼓勵她從兒子的興趣着手。

陳太憶述首次踏入籃球場,尷尬得窒息,當她彆扭地拍球時,阿諾突然脫口說:「以前阿爸教我盆骨要坐低……」話音未落,淚珠已滾落地上,原來兒子和她同樣在夜裏因思念而用棉被悶頭痛哭。

運球聲取代催促聲

每周五的親子籃球時光漸成默契。運球聲取代催促聲,阿諾開始主動分享學校趣事,某次3步上籃成功後,更興奮地抱住母親歡呼。陳太本來硬性規定兒子每日須溫習1小時,隨着阿諾感受到媽媽的支持,便大膽與母親傾訴內心想法和面對的難處。陳太也變得更願意理解,陪同阿諾作不同嘗試。「可能阿仔就係鍾意呢種一齊嘅感覺?」輔導室裏,她輕撫丈夫遺留的運動手表,指針仍倔強跳動。

有個伴,是最大動力

另一邊廂,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活動室內,10多名媽媽正趴着做瑜伽「嬰兒式」。課後,筆者鼓勵眾人分享這周的感恩事,「以前覺得一個人無乜動力,𠵱家每星期見同一班人,出身汗後,又睇到多啲值得感恩嘅事!」林太多年來忙於照顧孩子,如今每周的瑜伽課鼓勵她在家練習,不僅改善了五十肩,更在彼此的同行中找回力量。

媽媽們的耳語間,這個說老公加班忘記紀念日,那個怨奶奶插手湊孫的方式不一致,七嘴八舌卻拼出新體悟——既有共鳴,更從別人的角度察覺自己可多幾分體諒。家庭關係猶如嬰兒式伸展,換個姿勢,就能拉開過度使用的肌肉,為繃緊的關係鬆綁。

為了推廣家庭健康,家福會將於6月29日在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舉辦「家福家庭運動日」,設有攀石、遊繩下降、羅馬炮架、射箭、VR運動及新興運動等豐富活動,邀請超過400名親子參與,共創美好時光。

生活的忙碌與疲憊,容易使我們埋頭追趕,忘記了那些並肩喘息的瞬間,才是修補和增潤關係的隱形膠布。當惰性纏身時,最需要的或許不是毅力,而是球場上那雙等着擊掌的手,瑜伽墊旁相視而笑的默契。就讓打氣聲燃點對運動的熱情,一起與家人揮灑汗水,滋養家庭關係!

文:伍朗希(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8期]